ZAKER陕西 2023-09-05
【今西安】中冠上座人数的新纪录,映照着陕西足球的未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tiyu1.html

 

9 月 3 日下午 3 点,我和其他 25695 位球迷一起挤进了渭南体育中心,现场观看 2023 赛季中冠联赛总决赛阶段第一轮陕西长安联合对阵大连华谊的分组赛。

是的,以上所有信息全部都是真实的:近 2.6 万人入场,上座率超过 80%,爆炸式刷新了中冠联赛的历史上座纪录,同时把同期许多中超联赛的上座人数都踩在了脚下。

▲渭南体育中心现场的球迷

而几乎把只有 3.2 万个座位的渭南体育中心填满的这两万多人,他们想要现场见证的不是世界杯决赛、不是顶流巨星的演唱会、也不是什么具备历史意义的重大仪式,只是一场普通的中冠联赛——半业余性质的中国足球第四级联赛。

著名足球媒体人王涛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晒出了多张现场照片,并配文赞叹:" 嗯,没错,这是中冠赛场,陕西长安联合在渭南主场的首场比赛。应该创造了中冠的上座率纪录了吧。怎能不爱?"

遗憾的是,时隔三年再战主场的新 " 西北狼 " 陕西长安联合,却没能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回馈广大球迷,仅收获了一场 1 比 1 的平局。俱乐部成立之时 " 要让陕西足球重归中国职业联赛版图 " 的承诺,似乎依然遥远。

01

陕西之于中国足球,是一个充满了二逆背反的矛盾集合体。一方面,这里有着全国最深厚的足球基础和最狂热痴迷的球迷;另一方面,职业足球到了陕西,却仿佛进入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或许有过短暂的闪光,但更多的却是迷茫和沉寂。

1993 年第七届全运会,被公认是中国足球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在七运会结束之后,国家开始正式推动足球的职业化,并在次年成立了 "2.0 版本 " 的甲 A 联赛,中国足球自此进入第一个高潮期,不仅足球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拥有一支职业球队更是成了许多城市引以为豪的名片和旗帜。

▲职业化初期甲 A 联赛标志

然而,足坛的热闹和喧嚣却与陕西足球无关。当其他各大城市都在为足球而疯狂时,曾经连续六次杀入全运会决赛阶段的陕西队却在七运会遭遇滑铁卢,倒在了决赛阶段的门前," 全勤 " 出席全运的记录就此作古,球队也随即宣布解散。并导致了缺少本土运动员、组建新球队时遇阻等一系列次生问题,最终没能赶上职业化的第一波大潮。作为中国传统足球重镇之一的西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京、上海、济南、大连等老对手在职业赛场上各领风骚。

1995 年,陕西民营企业家李志民通过招标方式,为西安赢得了八一队的甲 A 联赛主场承办权。至此,陕西才总算是亲身体验到了 " 职业足球 " 的感觉,并在次年迎来了第一支真正的陕西本土俱乐部——陕西国力。

▲曾经的陕西国力队主力阵容

1997 年,陕西国力在湖南长沙成功冲入甲 B 联赛,标志着陕西迎来了职业化之后的第一支甲级联赛球队。2001 年,国力又首次杀入甲 A 赛场并以第 9 名的成绩保级成功,世纪初的陕西省体育场成为陕西足球最美好的一段回忆,西安 " 超白金球市 "、" 魔鬼主场 " 也打响了名声,省体看台上光着膀子的 " 肥狼 "、背着步话机的 " 王成 "、满口打油诗的 " 希尔顿 "、一呼百应的 " 铁哨子 "...... 都成为了中国足坛的一道独特风景。

然而陕西足球之后的发展轨迹却和那几年的国足高度重合:本以为是开始,最后却被证明是巅峰,之后就是深不见底的光速陨落。

02

在甲 A 首秀一鸣惊人后,陕西足球就陷入了泥沼之中,数年间,国力被 " 假、赌、黑 " 等负面新闻笼罩。在连续两个赛季联赛垫底后,国力未能获得 2004 年新组建的中超联赛的参赛资格,只能回到中甲去从头开始。

2004 年,内忧外患的国力远走宁波,次年又北上哈尔滨,最终于 2005 年 4 月 1 日被中国足协取消了注册资格,陕西足球再次回到了 1993 年七运会时 " 家徒四壁 " 的原点。

▲长安竞技时的陕西球迷

国力 " 客死异乡 " 后,陕西足坛在此后的近 20 年间始终未能摆脱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的阴霾:从上海国际西迁后又南下贵阳到陕西五洲尚未完成注册就因资金链断裂被取消资格;从陕西大秦和老城根的来去匆匆到长安竞技悲壮地倒在成立七周年纪念日的前夜 ...... 陕西足球的故事跌宕起伏,但最终总逃不过悲剧收场。

2023 年 4 月 17 日,中冠联赛日照赛区参赛名单中出现了一支名为 " 彬州辉龙 " 的队伍,5 月 20 日,又正式更名为 " 陕西长安联合 ",成为之前长安竞技的 " 精神延续 "。部分原长安竞技的球员、此前曾投资过长安竞技的股东、以及很多不甘心陕西职业足球火种就此熄灭的人,把复兴陕西足球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支球队身上。

▲陕西长安联合队徽

重组后一周,长安联合再次发布了会员制计划。这份招募计划公布仅仅 24 小时,注册会员就突破了 5000 人大关,到 8 月份时已超过 7000 人,而据估计,会员人数最终将达到 2 万人左右的规模,会员费收入的总数额则超越 1000 万。这些数字的背后,凝结着无数陕西球迷对这支球队的热爱和期冀。

然而,在顺利以日照赛区头名的成绩获得总决赛资格后,新生的长安联合却没能以胜利为冲乙的战斗打响头枪,陕西足球的 " 重回职业 " 之路,依然荆棘密布。

03

从国力正式挂牌到长安竞技因欠薪问题解散,二十余年的时间中,陕西足球其实一直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始终没能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表面看起来也算得上精彩纷呈,内里却饱含着艰难与辛酸。

▲陕西足球名宿江洪 现为长安联合俱乐部副总经理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陕西足球在职业化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都犯了 " 急功近利 " 的错误。

西安虽然一直是中国足球的一块热土,有着悠久的足球传统和厚重的足球氛围,但由于本土球队在折戟七运会后解散,在极大程度上动摇了陕西足球的根基,此后一直都没能建设起一个像样的体系,只能依靠各种外来的 " 雇佣兵 " 来实现短暂的闪光。本土球员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发展延续性的滞后,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拥有一套健全完整的青训架构,陕西足球几乎就如同建设在沙地上的大厦,徒有壮丽华美的外表,实际却是脆弱不堪,稍加外力,便立刻土崩瓦解。

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由于奥运会足球赛的改制,只允许 23 岁以下球员参加,中国足球也 " 与时俱进 ",从 1997 年八运会开始把参赛队员的年龄限定在 20 岁以下。如此一来,全运会就变成了各地考察和锻炼年轻足球苗子的试验田,而偏偏陕西一直没有男足梯队,只能通过与国力合作的方式参赛——职业俱乐部缺少来自本土的输血,全运会难以组建梯队,也无法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陕西足球就这样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从国力开始一系列球队走的走、散的散,都是为好大喜功交的学费。

▲ 2021 年第十四届全运会 陕西队夺得 U18 男足金牌

以职业队伍为龙头,扩大基层足球人口,与中小学校实现接轨,让有天赋、热爱足球的孩子们通过高水平的比赛提升能力,从而发掘并集中一批优秀球员,打造出兼具本土元素和竞技水准的队伍——放眼世界范围内的足球强国,其足球体系概莫能外。陕西足球要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的积淀。

04

9 月 3 日渭南体育中心的看台上,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大爷,1953 年生人,今年 70 整,但仍然身体健朗、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很足。大爷自称是咸阳人,从国力成立那一年开始就一直关注陕西足球,近三十年现场看过的比赛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说是一块见证了陕西足球兴亡史的 " 活化石 "。

▲陕西长安联合球员在比赛中

" 额家里人,还有好多朋友都不理解额,说这烂怂球赛有啥看的?额奏说他们:你们不懂,看啥比赛无所谓,额看的奏不是足球,是陕西的球队,只要是陕西球队的比赛,额一定要看,快三十年了一直都是这样,除非哪一天额死咧或者走不了路咧,否则陕西的比赛,都要来主场看!" 一片热血和赤诚,天地可鉴。

不过大爷虽然对陕西足球忠心耿耿,但对于最后的平局这个结果,他也终究是不大满意的。终场哨吹响后,他站起身对我说 " 收拾收拾,赶紧回吧 ",从表情到语气都难掩失望之情。

看着大爷有些萧索的背影,我到嘴边的一些话终究还是没说出口。其实我很想把大爷拉住,告诉他:如今的陕西足球,正走在一条崎岖但是光明的道路上。

有阴影的地方必然就会有光,曾经的陕西足球就是 " 光 ",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陕西国力等诸多球队则是 " 影 "," 影 " 的存在一度掩盖了陕西足球的很多问题,如缺少青训、教练断档、人才流失等。在那个职业足球产业还处于探索中的年代,足球的魅力带来了纸面上的虚假繁荣,使得我们选择性无视了根基的重要性。这是在任何一项运动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都会有的阵痛,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经历过那段不堪回首岁月的陕西足球,现在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体系。如今的陕西足球也已不同于以往:U18 男足在 2021 年全运会上夺冠、民间足球欣欣向荣、一些学校开始搭建青训体系、各俱乐部也开始重视梯队建设 ...... 共同勾勒出了陕西足球的新全景,也为陕西足球未来取得更辉煌成绩打下了地基。

在落日余晖笼罩的渭南体育中心,我看到了陕西足球的黎明。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陕西 中国足球 渭南 全运会 职业联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