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零跑汽车(09863.HK)对规模尤为看重。
"2025 年 80 万辆 ",这一目标对于现在零跑金华基地的 25 万总产能,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杭州钱塘新区 30-40 万辆年最高产能,仍然显得力有不逮。
近日,西安经开区领导与零跑汽车高管互访,使得 " 零跑汽车第三座整车工厂或落户西安经开区 " 的猜想愈发值得期待。
01
密集互访:零跑汽车跃入西安视野
据西安日报报道,8 月 2 日,市长叶牛平会见零跑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吴保军一行。双方就做大做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新能源电池产业等进行深入交流。双方表示,将强化汽车产业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合作项目早日落地。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康军、副市长孟浩参加。
西安经开区官网信息显示,时隔不到半个月(8 月 14 日),康军一行前往零跑汽车,参观了企业展厅,详细了解零跑汽车发展历程、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等,并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座谈交流。
这次拜访的核心点是,康军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进行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务实合作。而朱江明则表示,汽车产业是经开区的支柱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非常看好企业在经开区的发展,并对未来合作前景充满信心。零跑科技将加强与经开区的密切联系,力争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其实,今年以来,多个地区政府官员与零跑汽车有接触。
比如,今年 2 月,河南新乡市卫滨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带队拜访零跑汽车总部,与集团副总裁舒春成进行对接,考察企业在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积极向企业推介卫滨区高端装备园区,并邀请企业莅临卫滨考察洽谈。
再比如,据温州日报,3 月 3 日,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与零跑汽车吴保军一行座谈,围绕新能源产业培育、投资合作事宜进行面对面交流。
但在金融棒棒糖看来,这两个地区虽然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逐渐加大,但整车生产规模都不够大。
新乡市虽然是河南省内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但整车生产基础薄弱。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计划在 2025 年形成电池产业 150 亿元的规模。温州同样如此,虽然拥有十二大类 5000 多个系列产品,但整车生产规模不够大,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智能网联等关键配套能力比较薄弱。
相比之下,西安不管是在整车生产规模,还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优势都比较明显。以整车生产为例,西安深度 " 绑定 " 比亚迪、吉利、陕汽等主流车企,2022 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 101.55 万辆,超过第二名上海的 99 万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
02
新势力:2022 年营收超过 100 亿
相比于大众对造车新势力中 " 蔚小理 " 的印象,零跑汽车一直是以低调示人。
2015 年,知命之年的朱江明创立零跑汽车。在这之前,朱江明已经有二十年的创业经验积累,尤其是把大华股份(002236)带到了安防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为零跑后续技术发展起到了无法代替的作用。目前朱江明已经利用大华股份的技术优势取得三电系统、一体化动力总成以及自动化驾驶技术等方面的成绩,基本上可以实现自主研发,这也是朱江明创建零跑的自信与底气。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爆发式增长。逐年递增的销量背后,折射出我国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和市场发展的巨大潜能,在比亚迪、吉利等老牌民营车企之外,新势力亦快速崛起。
具体来看,2021 年,头部三强 " 蔚小理 "2021 年交付量均突破 9 万," 黑马 " 哪吒汽车与零跑汽车全年交付量均实现 3 倍以上的增长;
2022 年,在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多重因素侵扰下,新势力们仍持续高速增长," 蔚小理 ",以及哪吒汽车、零跑汽车 5 家新势力均完成 10 万辆年度销量。其中,零跑汽车从 2022 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全年总交付量达到 11.12 万辆,同比增长 154%。
在朱江明看来,2022 年对零跑汽车而言是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产品销量突破 10 万大关;登陆港交所,成为继 " 蔚小理 " 之后第四家在香港上市的 " 造车新势力 " 企业。
行至今年二季度,零跑汽车迎来了交付量的大幅持续增长。在交付量新势力排行榜中,零跑汽车不仅蝉联月亚军,更蝉联多周亚军,以稳扎稳打的表现,证明了其已进入快车道。今年 7 月,零跑汽车在 " 造车新势力 " 单月排行榜中,以 1.43 万台排名第三,已经超过极氪、深蓝、腾势、小鹏、哪吒等,仅在理想和蔚来之后。
从财务数据上看,零跑汽车 2022 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达到 123.85 亿元,同比增长 295.4%,净亏损为 51 亿元。对于亏损,金融棒棒糖检索发现," 新势力 " 在爆发之前,均有增收不增利且长期亏损的投入期。例如理想汽车在 2023 年上半年实现扭亏,净利润达到 32.23 亿元,而在此前,理想已连续亏损 8 年。
对于出路,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指出," 造车新势力未来要想实现盈利,需要在降低成本和增加销量方面下功夫,只有形成规模效应以后,才有望实现盈利。"
朱江明显然也同意这个预期,在 2023 年 4 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汽车行业未来两年竞争的重点还是规模,50 万台这个量对零跑非常重要。50 万台之后,零跑有希望实现净利润转正,扭亏为盈。
公开资料显示,2021 年获得生产资质的零跑汽车,目前拥有两座整车生产工厂,分别是金华工厂和在建的钱塘工厂。其中,金华工厂于 2021 年 8 月开始运营,规划产能 25 万辆 / 年(双班产能 36 万辆 / 年),杭州钱塘工厂年产能最高可达到 30-40 万辆,预计 2023 年底或 2024 年初正式竣工投产。
▲图:零跑金华工厂
按照这两座工厂目前的产能规划,虽然能够勉强满足零跑 "2025 年 80 万辆 " 的销量目标,但是想要在激烈厮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活下来,势必要进行更加长远的规划,实现规模经济。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就曾表示,最终在国内存活的车企,年销量最低都会达到 300 万辆。
因此,我们预期,西安与零跑的互访,核心力量仍然是市场的推动。
03
期待落户:西安寄望 " 持续领跑 "
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好、起步早、技术强,为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 年,全市产销汽车 63.90 万辆,同比增长 28.3%,高于全国行业增速 24.9%,产销量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 26.90 万辆,同比增长 348.3%。
2022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西安新能源汽车仍逆势上扬,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 101.55 万辆,超过第二名上海的 99 万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
来自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陕西汽车产量超过 61 万辆,较去年同期增加值增速 30.5%,现阶段居全国第 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 43 万辆,同比增长 46%,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 11.9%。
▲图:西安吉利汽车工厂
虽然上海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65.7% 至 61.15 万辆,超越西安重新问鼎 " 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但金融棒棒糖觉得,西安能与上海竞争,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眼下要做的就是继续努力。
站在 " 小区域 " 角度研究,经开区一直在积极完善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陕汽控股、吉利新能源汽车为 " 链主 " 的双龙头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2022 年,经开区实现汽车产量 24.9 万辆,产值 674.13 亿元。
站在 " 大区域 " 角度研究,我们则必须承认 " 比亚迪一家独大 " 的现状。2021 年,西安比亚迪生产汽车 41.06 万辆(新能源车 26.86 万辆、燃油车 14.2 万辆),占陕西省汽车产量的 51.3%;2022 年,西安市生产的 101.55 万辆新能源汽车中,99.5 万辆为比亚迪生产基地所产,占 97.9%;今年上半年,西安比亚迪就实现产量 37.1 万辆,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 86.1%。
作为本土财经观察者,我们时常从各界听到西安公众对 " 比亚迪非凡贡献 " 的高度认可,但站在产业高地竞争的预期上,西安仍然需要 " 新的整车厂 "。以世界汽车城——底特律为样本,其历史发展可追溯到 1896 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公司总部均设于此。
而结合目前 " 招大引强 " 的实践,我们认为西安是有机会的,因为围绕西安这个核,一大批零部件工厂已经形成合围之势(见下图)
在全国各地倾注新能源之际,陕西的上下游配套无疑是较为全面的,这无疑是吸引整车厂落户的重要保障。如果零跑汽车第三座整车厂最终落户经开,无疑将给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更为丰富的生态。
西安、上海、深圳,谁将再次问鼎 " 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零跑会不会落户西安?会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我们将拭目以待。
来源 / 西安金融棒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