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5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采访获悉,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钟楼区积极探索 " 首违不罚 " 机制,制定出台《钟楼区涉企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23 年第一版)》,151 项涉企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且能及时改正的,都有可能免予行政处罚。
151 项涉企初次轻微违法行为可免予行政处罚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钟楼区积极探索执法为民举措,并于制定《钟楼区涉企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23 年第一版)》,清单共 151 项,对 " 首次违法、及时改正、没有危害后果或危害后果轻微的行为 " 落实 " 首次违法不予处罚 "。
6 月上旬起,钟楼区卫健局在职业卫生联合执法检查和双随机检查过程中,发现 6 家企业存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未按照规定公布;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电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等违法行为。
但是执法部门在审查过程中发现,上述违法行为轻微,在和企业沟通过程中企业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对上述 6 家限期整改到位的企业出具了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在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服务市场主体,消除困扰市场主体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用志愿服务代替行政处罚,凸显执法温度
据了解," 首违不罚 " 的准则是柔性执法和严格监管相结合,找准 " 管与罚 " 的最佳结合点,以服务为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针对多项适用 " 首违不罚 " 标准的违法行为实施了不予处罚。在此前提下,今年上半年,钟楼区共处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852 件,免罚金额 160.328 万元;轻微违法行为减轻处罚 19 件,减轻处罚金额 78.65 万元。
据介绍," 首违不罚 " 并不等于 " 违法不罚 "。虽免除其处罚,但执法人员在对当事人进行警示教育的同时,要求其及时改正违法行为。执法部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违法教育方式及标准,用柔性执法来引导群众自觉守法、自我纠错。
邹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用 " 志愿服务 " 代替 " 一罚了之 ",组织深夜整治中发现的流动摊贩成为志愿者小队,在兴隆街与南北大街交叉口处对地面油污进行刷洗,通过志愿清扫,免去行政处罚,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以文明、温情、人性化的执法服务群众,凸显执法温度。加强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建设,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从去年至今已为 14 家企业累计办理 15 条行政处罚信用修复记录,异常信用修复共计办理 825 家 / 次。
通讯员 余婕 李娜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体佳
(校对 胡涛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