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9-05
纪录片《程开甲》央视首播,讲述“两弹”元勋的传奇一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两弹 " 元勋,精神永存,他的一生与祖国紧紧相连!9 月 5 日,纪录片《程开甲》首映式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共享大厅举行。

该片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联合推出,将于 9 月 5 日至 7 日每晚八点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首播,并于 9 月 11 日起在江苏卫视等平台播出 160 分钟四集版本。

戈壁滩隐姓埋名二十余年,为国铸就核盾

程开甲是从江苏吴江走出来的中国科学巨匠。

1918 年,程开甲出生在吴江盛泽镇;1937 年,他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学界老师;1946 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波恩教授的学生;1949 年得知 " 紫石英号 " 事件,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先后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任教。

1960 年,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 , 并说 :" 北京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 , 明天就去报到。" 按照纸条上的地址,程开甲第二天就赶到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从此," 程开甲 " 这个名字成了国家最高机密。

在罗布泊的二十余年里,程开甲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等各种类型核试验 30 多次。

"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忍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 这既是他一生创新攻关的座右铭,也是他淡泊名利的自画像。

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核试验科学体系的创建者之一,程开甲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身后荣获 " 两弹一星 " 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 " 八一勋章 "" 改革先锋 ""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 人民科学家 " 国家荣誉称号等中国科学家与中国军人的众多至高荣誉。

△程漱玉

程开甲的长女程漱玉,也是程开甲的技术助手。她在首映式上说:" 他不止一次说过,国家和人民给了他很多荣誉,但他只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的代表。他对待生活简单随意,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拍摄制作历时近三年,珍贵档案首度公开

纪录片《程开甲》生动还原了程开甲的一生,讲述他从艰苦求学、立志报国、归国从教,到领受使命、隐姓埋名、为国铸甲的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由于题材涉军、涉核、涉密,各级审批流程复杂繁琐,整个创作过程十分艰难。摄制组辗转新疆、青海、贵州、广西、浙江、河北、北京等地,并委托英国摄影团队拍摄,取得了大量珍贵画面,历时近三年才完成拍摄制作。

在程开甲生前长期工作的新疆马兰基地,摄制组拿到了一部分鲜少公开过的中国核试验画面素材,全面、通俗地解读了中国首颗原子弹 " 塔爆 "、首次空投、首颗氢弹、首次原子弹和导弹 " 两弹 " 结合、首次地下平洞、首次地下竖井等历次核试验,以及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若干技术创新,使得纪录片不仅呈现了程开甲的传奇一生,也勾勒出了新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大致脉络。

在昔日的 " 死亡之海 " 罗布泊,为了寻找一处旧址,摄制组的车后轮意外深陷坑洼的砂石路。两名带路战士躺在车底污泥中,奋力撬动巨石才终于脱险。这次经历让摄制组更加增添了对当年深入罗布泊、面对远比今天艰苦恶劣环境的科学家和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摄制组还深度采访原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副总工程师、研究所政委、多位工程院院士,及程开甲女儿、秘书、警卫员、传记作者等二十余位专家和见证者,并委托爱丁堡大学的学者,找到了上世纪 40 年代程开甲求学时期的学籍档案、博士毕业论文。这些珍贵的档案在纪录片中首度公开,此前连他的子女和传记作者都未曾见过。

再现人物形象和声音,细节严谨

纪录片开篇由程开甲晚年口述回忆自己的出生引出,将江南风格的小木马、花墙与老年程开甲的蹒跚背影结合,一位从江南水乡走出的大科学家形象跃然而出 ……

程开甲一生都说着一口乡音浓重的 " 盛泽普通话 ",该片创新采用了人物形象再现和声音再现结合的方式,寻找到一位外形、气质神似的演员,对照程开甲各个时期的照片,进行青年、中年、老年的模仿化妆造型,以不过分写实的虚化方式拍摄呈现。并从吴江当地邀请到一位老先生,对程开甲生前的口述自传文字进行略带吴语口音的独白配音。仿妆饰演、独白配音和艺术化的场景动画合成,几者创造性地巧妙结合,弥补了纪录片主人公已逝、生前采访影像甚少的缺憾。

该片内容表述和画面使用十分严谨。程开甲带领二机部九所的科研攻关团队日夜奋战,以及在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办公室、实验室等场景,大到六七十年前的实验仪器," 塔爆 " 塔顶是方形还是圆形,小到桌上的俄文书籍、计算尺,都经过仔细的考证,就连模拟程开甲在黑板上演算的复杂公式,也经过导演组仔细推敲,并特别请核物理学专家检查、确认无误。

" 非常庆幸我一生能为国家尽力,能实现‘奉献’的人生价值。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生遵循热爱国家、热爱科学的信条,为了国家的强大不断创新,不断拼搏,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报效国家。" 全片在程开甲 97 岁时珍贵手书的旁白,和他百岁人生若干个瞬间的呈现中结尾。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文 / 摄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张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