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09-07
【今西安】在一个高中的新生家长群里,大概看到了一点规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是一个中考招生还没有尘埃落定时便建起来的群。

建群的时候,入群的基本都是填报了这所学校并很大几率被录取到此校的中考生家长,起先讨论的也就是孩子的分数今年中考的各种咄咄怪事等话题。及至中招尘埃落定,又开始讨论学校的情况,军训啊师资啊升学啊都在讨论范畴,也偶尔涉及到住宿伙食问题,但毕竟还没有入校,纯粹都是按自己的臆想勾画一副美好蓝图。

那时候,大家也都各自还是网名。

到了正式开学,神兽们分别进入十多个班级,按群主规定,为了防止非家长等闲杂人等混迹群中,所有已在群家长以及后入群家长必须改成半实名制,统一格式为 X 班 XXX 家长(或爸爸妈妈),其中孩子姓名一栏可以只显示一到二字,如此,谁是某班的家长,也就一清二楚了。

随着开学进行时,群里的讨论也便越来越具体细节,一些规律也便开始显现出来。

顺便说一句,此校在西安不算最好,但也尚可。

三百多人的大群,一直都比较热闹。

同班级之间相互联络、互通租房信息通勤信息联系周末拼车接送等常规操作之后,最早开始的,是对宿舍的集体吐槽。

普遍的意见是探校的时候让大家看的都是四人间,但到了入校的时候,却绝大部分都成了六人间。有家长便开始质疑,是不是存在成绩歧视,是不是给前面班级的娃分的四人间,给后面班级的娃分的六人间。

于是,便有前面班级的家长出来说话,自家娃住的也是六人间,又有知内情者表示,四人间安排的都是艺术或体育特长生,因为考虑到这些学生相对比较特殊。如此,关于宿舍安排不公平的话题方才打住,但却转而质疑学校的诚信。

迄今,开学已经一个多礼拜,群里有关吃住方面的讨论至今没有消停,有家长大概归纳了一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意见。

男生新宿舍楼各层都没有饮水房和洗衣房,孩子们喝水和洗衣服很不方便;

男生宿舍楼只有二楼有两部公用电话,打电话要排长队,很浪费时间;

家长给学生办的一种可以打电话的电子学生证,学校却不让用;

宿舍不允许使用吹风机,娃洗澡洗头后头发干不了,湿着头发睡觉影响健康。有线的吹风机不让用,无线的也不让用,又没用学校的电," 管得真多 ";

宿管晚上不让宿舍关门,走廊的灯光和宿管走路的声音影响孩子休息;

宿舍正面窗户不能打开,侧面只能开一个小缝,不通风;

教室离宿舍远,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后洗漱时间太紧张;

宿舍不让挂衣服,包括洗了的湿衣服(但也有家长说可以挂);

周末留宿的孩子,吃饭洗衣服存在问题;

学校食堂米饭特别硬,吃不成(但很快便有别的家长表示自家娃觉得米饭软硬程度很合适);

饭菜贵,去得晚了就没有了,到了冬天的话更成了冷饭冷菜;

学校食堂的水果只有香蕉,自家娃幼儿园小学包括初中都给配水果,现在食堂没水果也不让自带水果;

宿舍只能带面包牛奶,不能带水果零食;

……

林林总总,居然达十多条之多,感觉好像真是问题一箩筐。

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家长已经整理出来的,以待找机会向学校反映。

这些问题,除非学校布置了新的任务,话题会在一段时间集中到新任务上,一旦任务过去,便又时不时的冒了出来。

看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

其实这个规律并非我最早发现,早在几日前,便有一个家长弱弱的说了一句——

感觉前面几个班的家长很少发言。

不过,这位家长的这十四个字以及捂脸的表情几乎没有引起任何的关注,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很快便又被淹没在此起彼伏的吐槽中了。

的确,当我回头再认真看这个群的消息,发现诚如这位家长所言,在群里说得最多尤其是对学校的吃住吐槽最多的,几乎都是后一半班级的家长,前面的班级不是没有,但是极少。

高中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可以按照成绩进行分班的,大部分学校都是前面两个班最好,随后三两个班次之,之后的又差不多是一个水准,此校大致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在群里说得最多意见比较多的,多为后面班级成绩稍弱一些的孩子的家长,反倒是前面成绩好一些的孩子家长,基本都不太吭声。

前面说了,这所学校在西安也属 " 尚可 " 学校,又非面向全市招录定向生,录取的学生之间分差并不大,除过体育和艺术特长生,最头部的和最尾部的中考成绩也就十来分差别。十来分的差距在孩子之间自然远远算不上鸿沟,也许家长的态度与孩子的成绩也并无必然关联,但从一个群里,却清晰地看到了无比清晰的家长之间的理念差别。

从往届学生的情况来看,不管是高考还是学校内部大大小小的考试,该校年级前三十名基本上从来没有出过前两个班,而且成绩的差距随着时间的增长也呈逐渐拉大趋势,到后面岂止是十分甚至是百分以上。其中原因,有师资的差别,有班风的影响,有孩子自身的天分和努力,但还有多少,是因为家长观念的差别呢?

是更侧重孩子生活舒适程度生怕孩子受了委屈的 " 宝妈 "" 宝爸 ",还是认为该让孩子锻炼提升自己克服困难、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学习上的 " 虎爸 "" 虎妈 ",带来的差别又是多少?

当然,并不是说喜欢提意见的家长所提的意见都是吹毛求疵,诸如饮水洗衣等问题着实是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可能真的有些矫情了,比如米饭的软硬,食堂水果只有香蕉,宿舍不能吃零食 ……

家长的这种心态,又怎会不影响到孩子。而这样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正向多呢还是负向多呢?

或许,是看到有些家长总是沉浸在对学校吃住环境的各种意见中喋喋不休,终于有家长包括后班的其他一些家长表达了不同的声音。

有家长说,学校是想办法让生活变得简单,以便让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我们有些家长是不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的生活繁琐起来?孩子精力有限,哪有时间学习啊?

另有家长说,这个学校的管理已经算宽松的了,如果孩子连这些问题都克服不了,家长还要推波助澜,那到铁一系的学校去还不得直接退学啊?

还有家长说,孩子远比我们想的能适应,我们操心的事情确实有点多,除了有关健康的尽量不要给孩子带来困扰,尤其是注意不要把情绪带给孩子。

也有家长就部分问题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供参考,比如晚上洗头头发不能干的问题,完全可以在晚饭的时候抽空洗一下。

有家长则比较直接,直言 " 温室长大的孩子进入社会都是被人拿捏蹂躏的草包 "。

必须说明的是,说出以上观点的也多是后面班级的家长,一方面表面着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估计也是怕再不扭转部分家长的吐槽,这群便成了祥林嫂群,也影响后班的口碑。

这些家长的发声,也让我们看到,都是差不多一个水准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大部分的家长,差距与差别,认知与理念,其实并不大。

聪明的家长,远比我这样一个旁观者更会总结,那就用一位家长的总结作为本文最后的总结吧——

住校是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家长应该放手了,现在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快乐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顺利地度过一个美好的高中时代。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也是一边受伤一边成长,做家长的现在也要学会心理适应,互相学下如何协助学校教育好孩子,毕竟,孩子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大孩子了,毕竟,孩子们以后还要面对更多更难的挑战!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规律 中考 考生 艺术 师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