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3-09-11
全国工人先锋号!东安“刘加良创新工作室”攻坚创新获殊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于威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鸣霄 / 文 樊洋 / 摄

" 跨界 " 研发,成为数智与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日前,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的 " 刘加良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 荣获 " 全国工人先锋号 " ——这是对工作室团队全体成员最高褒奖,是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发 " 大国工匠 " 刘加良努力的回报。

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 " 皇冠上的明珠 ",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道阻且长。" 当年看着当上技术员的校友,心里有些落差,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技术人员,没想到成了工人 ",33 年前,刘加良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中国航发东安前身)成为机械加工工人之初,对 " 工人 " 还有一些偏见。当年的领导鼓励他扎根技能岗位刻苦钻研,一样能做出卓越的成绩、实现人生理想。

刘加良选择了立足岗位、专注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提升,因为他坚信 " 行行出状元 "。2002 年公司购买了当时最精密也最昂贵的五轴加工中心,指定由刘加良来操作。" 数控加工就是未来发展方向,一定要把握住机会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成为数控编程与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刘加良心里暗暗地说。从此,厂家来调试设备的 " 老外 " 身边,总有刘加良的身影。

为了学到第一手资料,他早早起来苦练英语,抓紧一切时间啃下生涩的数控加工专业英语词汇;白天他目不转睛看着调试设备的每一步关键操作,记录在学习笔记上;晚上 " 老外 " 下班他继续钻研英文版的机床说明书 ……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加良不仅练就了高精密数控加工中心操作技能,还 " 跨界 " 学会了数控编程、设备维修等技术。

2012 年,在中法合作的涡轴 -16 航空发动机前机匣组合首件加工现场。安全区域外层层 " 围观 " 的工作人员注视着加良,交付节点迫在眉睫,现场气氛有些凝重。车铣复合五轴加工中心由于没有 UG 编程软件后置处理文件,无法完成 3D 模型的五轴编程,已经 " 趴窝 " 一个多月。是直接给外资企业 10 万元购买,还是自己攻克这个 " 拦路虎 "?

通过一个多月的潜心摸索,无数次和西门子专家沟通,刘加良终于编写出五轴非正交机床 UG 软件后置处理文件。电脑前的加良依旧有条不紊,UG 软件编程优化、后置处理程序代码校验、机床仿真加工 …… 一切准备就绪,刘加良再次仔细检查 Vericut 软件仿真结果,确认无误!轻点鼠标,车铣复合数控加工程序通过 DNC 系统瞬间传入了机床 …… 涡轴— 16 航空发动机前机匣组合首件加工成功。

刘加良和他的团队历经无数攻关之路——

" 这次是 5 个工件组合加工,你采用的加工方法效率极高、一气呵成,最后实现优质交付!"

" 加良,这个零件原来工艺繁琐,表面质量也不高,你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这次优化的加工路线,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工装刀具也节约了一百多万元呢,表面外观质量也大幅提升,真棒!"

" 你们研究的机匣加工多零点计算程序,只需人工输入一次,就能实现自动计算,节约时间成本,还避免了多次填写数据有可能出现的记录失误和产品超差,质量风险也降低了,还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点赞!"

……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一次次的攻坚之 " 战 ",刘加良和同事们,赢了。

刘加良用精湛技能彰显了创新力量,用创新成果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产业工人——行。以刘加良为代表的无数 " 大国工匠 ",正扎根龙江,投身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实践中,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标签

编程 航空发动机 哈尔滨 发动机 技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