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jour Paris,je t'aime!" 电话里,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施夏明开心地说,这是到法国最先学会的两个单词,翻译过来是 " 你好巴黎 " 与 " 爱 "。当地时间 9 月 12 日至 16 日," 文明遇 · 鉴:中国昆曲江苏周 " 活动在法国巴黎举行,来自中国的古老昆曲将在 " 浪漫之都 " 巴黎来次不一样的 " 约会 "。
据悉,9 月 9 日和 11 日,柯军、孔爱萍、施夏明三位艺术家已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了四场昆曲主题交流体验活动。接下来,超重磅的经典剧目演出、活态展示互动、专题展览展示、学术研讨交流等也将在几天内举办。
初相遇,记住"Bonjour Paris!""je t'aime"
当地时间 9 月 9 日凌晨 4 点多," 中国昆曲江苏周 " 演出团队的首批演职人员抵达法国巴黎,开启了各项预热活动。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品茶听戏 " 雅集和 " 昆曲工作坊 " 吸引了众多观众。
施夏明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法国,这里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氛围。而他与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著名昆曲旦角表演艺术家孔爱萍,三朵 " 梅花 " 打前站,为法国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提前打开昆曲之门。
雅集上,三位艺术家分别从不同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向到场的国际友人介绍了昆曲的历史、声腔音乐、美学特色与艺术传承。柯军从经典武戏《宝剑记 · 夜奔》切入,介绍了昆曲中手眼身法步的艺术要领。
互动环节中,两位法国青年兴致勃勃地勒上头、穿上戏服,向孔爱萍与施夏明学习了一段《惊梦》的生旦念白与身段动作,并与全场观众一同学习展示了昆曲的 " 笑 " 与 " 哭 ",欢声笑语,掌声不断。
" 这两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国人民对昆曲的好奇与喜爱,特别是小朋友们。" 施夏明说,昨天(当地时间 9 月 11 日)他们在中国文化中心又举办了一场体验课。70 名来自蒙台梭利学校的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们围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印有昆曲角色的画纸,三位艺术家为金发碧眼的孩子们画上油彩,感受 " 变身 " 戏曲角色美猴王的乐趣。
而在法国巴黎珍妮马纽埃尔学校(Ecole Jeannine Manuel Paris)剧院,初中生对昆曲的兴趣更大,不少人对昆曲有所了解。一根马鞭便是一匹马的意向表达,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施夏明说,大家来到法国记得最牢的两个词,一个是 "Bonjour Paris!" 一个是 "je t'aime",分别是 " 你好巴黎 " 和 " 爱 " 的意思。这两个词也让他们记住这座城市的美好与有爱,尽情感受与碰撞文化之美。
演出、体验、展览,活动超丰富
别担心错过此前的交流活动,后面的重磅活动接踵而至。
" 文明遇 · 鉴:中国昆曲江苏周 " 活动共分为经典剧目演出、活态展示互动、专题展览展示、学术研讨交流和全球传播活动五个版块。昆剧院将于当地时间 9 月 14 日、15 日晚,在巴黎蕾博拉剧院进行两场《牡丹亭》公演,以《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五折经典剧目呈现 " 小全本 "。
互动活态展示版块中分别于 9 月 13 日、15 日下午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庭庭院)和诺欧商学院进行 " 文博留声——昆曲走进法国博物馆 " 昆剧《伯龙夜品》和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
此外,当地时间 9 月 13 日、14 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还将举办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中国昆曲文化专题展览 ",呈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图景。9 月 15 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国际研讨会,中法等国专家学者聚焦 " 我们时代的昆曲:跨文化对话与文明互鉴 " 主题展开研讨交流。9 月 14 日下午举办 " 中国昆曲江苏周 " 暨中国昆曲文化专题展览开幕式。
活动期间还能偶遇这些昆曲演员哦!他们会利用空余时间打卡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地标。
柯军介绍," 文明遇 · 鉴:中国昆曲江苏周 " 活动昆剧院除主要负责经典剧目和交流互动版块的《牡丹亭》《伯龙夜品》剧目及经典折子戏专场四场演出外,还深度参与了活动整体的全部内容,是本次文化交流活动的核心参与者。这对于昆剧院来说是荣誉,也是责任。
而这次带《牡丹亭》来法国更是意义不凡。柯军表示,自 1986 年张继青首次率团携《牡丹亭》应邀赴法参加 " 巴黎秋季艺术节 " 之后,这是南昆版《牡丹亭》第二次赴法演出。时光荏苒,故地重游,希望大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再一次让 " 南昆风度 " 在巴黎舞台上绽放异彩,与文明遇 · 鉴。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