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3-09-20
铁人百年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原路 2 号,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静静矗立。今年 10 月 8 日是铁人诞辰百年纪念日。

纪念馆前,6.5 米高的铁人石像英姿挺拔——王进喜头戴前进帽,身穿羊皮袄,眼神坚毅地看向远方。

铁人,你看——

在井场,钻机轰鸣着打向数千米深的地下。3 月 26 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 25 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 36%,陆相油田开发技术世界领先。

铁人,你看——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铁人,你看——

大庆市铁人学校,一张张孩子的笑脸灿烂绽放。这个你一手创办的大庆油田第一所职工子弟小学,现在发展成当地的重点学校。

……

百年时光流转。"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年仅 47 岁就走完一生的铁人啊,你看!

愿这盛景,如你所愿!

" 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王进喜等老一辈石油人,头顶青天,脚踏荒原,以气吞山河的大会战把 " 贫油 " 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1959 年的北京街头,经常能看见车顶背着大煤气包的公共汽车在行驶。

铁人,你第一次来北京,看了很好奇。有人说,因为没有汽油,烧的是煤气。

听了这话,你没有再问下去,一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闷着头抽烟。

后来你说,国家缺油,公共汽车背煤气包,是石油工人的耻辱。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是 " 卡脖子 " 难题。

1958 年 2 月,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满怀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广袤的松嫩平原,展开艰苦的地质勘探。

1959 年 9 月 26 日,依靠陆相生油理论创新,我国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油田。时值新中国成立 10 周年大庆前夕,喜上加喜,故取名 " 大庆 "。

然而,一些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靠自己开发不了这样复杂的大油田。

面对西方技术封锁、物资极度匮乏、缺少大油田开发经验等困难,1960 年 2 月,党中央批准组织大庆石油大会战,数万中国人组成石油会战大军,挺进莽莽荒原。

你率队千里迢迢从甘肃玉门赶到了大庆。才下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了三句话: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让乌黑发亮的原油 " 哗哗 " 地淌。

零下 40 多摄氏度的冬天,滴水成冰,没有遮挡的荒原上刮着刺骨的 " 白毛风 "。几万人一下子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大荒原,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油是最大的矛盾。" 没房住,你们就挤进地窝子、牛棚、马厩;口粮、衣服等物资严重不足,就吃野菜、喝糊糊,甚至一件棉衣里子都用 40 多块旧布拼成。

由于吊装设备紧张,钻机无法运抵施工现场。你大吼一声 " 不能等 ",带着 30 多名工人奋战 3 天 3 夜," 蚂蚁搬山也要搬 ",愣是靠人拉肩扛把总重量 60 多吨的钻机运到了井场。

在发生井喷的危机时刻,你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手划脚蹬用身体来搅拌泥浆,压住了井喷。这个画面定格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

"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 "…… 一个个铮铮铁汉,爱的是石油,迷的是钻井,唯独忘的是自己。

当地的赵大娘看在眼里,心疼地对工人说:" 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从此,铁人的称号传开了,会战指挥部号召会战大军向铁人学习。

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经过 3 年多奋战,老一辈石油人以战天斗地的精神赢得了世界瞩目的石油大会战,一举甩掉了我国 " 贫油 " 的帽子。

看这些数据——

1959 年,我国原油产量 373 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 40.6%,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而到了 1963 年,我国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设了大庆油田,形成了年产 600 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对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63 年 12 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 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

新中国具备了发展工业的最基本条件。

25 亿吨!创造了世界稳产奇迹!

——大庆石油人踏着铁人脚步走,高唱 " 我为祖国献石油 ",当好能源安全 " 顶梁柱 "

60 多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 25 亿吨,如果用 60 吨油罐车装满,可绕赤道 15.6 圈。

1976 年到 2002 年,大庆油田实现原油 5000 万吨以上连续 27 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2003 年至今,大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始终保持在 4000 万吨以上,是我国陆上最大油田,发挥着国家能源安全 " 顶梁柱 " 作用。

……

" 一次次重要突破的背后,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生动写照。" 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崔颖凯说。

在不同历史时期,大庆油田产生了铁人王进喜、" 新时期铁人 " 王启民、" 大庆新铁人 " 李新民等三代铁人,涌现了一批新时代英模群体。他们把自身命运与祖国利益、人民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了铁人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石油行业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大庆油田在开发初期采用国外技术,采收率一度不到 5%。" 人民楷模 "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大胆质疑,提出 " 非均质 " 开发理论和 " 高效注水开采 " 方法,打破了国外认为的开采禁区,极大提升了二次采油技术,为油田实现年产 5000 万吨原油奠定基础。

1976 年,大庆油田年产原油首次跃升至 5000 万吨。对照当时世界同类油田开发,短则稳产 3 年至 5 年,长则 10 年至 12 年,大庆油田的答案是:5000 万吨以上 27 年。

在石油界,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形成的自喷采油称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通过注水将油 " 挤 " 出来,三次采油依靠化学剂把油 " 洗 " 出来。

面对三次采油技术被 " 卡脖子 ",大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带领团队奋力攻关,历经 5600 多次试验打破垄断,使油田采收率在二次采油技术基础上提高 14 至 20 个百分点。目前,大庆油田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

伍晓林多次拒绝外企高薪邀请。" ‘铁人’两个字在中国人心里有特殊的分量,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自立自强。" 伍晓林说,在大庆,他能更好实现石油报国的价值追求。

第三代铁人李新民 " 把井打到国外去 "。" 井打到哪里,铁人精神就带到哪里。人走到哪里,大庆精神就传播到哪里。" 李新民说。目前,大庆油田海外市场已拓展至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松嫩平原,1205 钻井队高耸的井架上," 铁人队伍永向前 " 几个大字引人注目。铁人,1205 钻井队是你曾经带过的队伍。

" 老队长的‘铁’作风激励我们打好每一口井。" 现任 1205 钻井队队长张晶说。

1205 钻井队是全国创造钻井纪录最多、钻井总进尺最高钻井队,总进尺超 300 万米,相当于 " 钻 " 透了 360 多座珠穆朗玛峰。

" 时代在变,大庆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信念始终没变。"2021 年 " 大国工匠 " 获得者、大庆油田采油工人刘丽说。

" 尼克松之所以要访问北京,多半是由于王进喜以及像他那样的中国人。"

——我国独立自主成功开发了大庆油田,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见证

1971 年 1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筹备访华。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 · 克雷布在《王进喜式人物正在使中国前进》中写道:" 尼克松之所以要访问北京,多半是由于王进喜以及像他那样的中国人。"

2011 年,世界石油巨头英荷皇家壳牌集团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成员来到大庆,他们来探寻,什么样的 " 精神能源 " 缔造了一座油田的持久繁荣。

……

铁人,成为中国人自豪感、自信心的响亮表达,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名片。

1960 年的大庆,冬天寒风呼啸的荒原之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画面——一支 100 多人组成的运水大军,一盆盆、一桶桶、一担担,用 " 盆端桶提 " 的原始方式,在荒原上来来往往,把水运往数里外的井场。

原来是钻井所在地没有水源,但钻井却需要大量水配制钻井液。依然是 " 不能等 ",为抢时间早开钻,你带领工人找到冻了厚厚一层冰的大水泡子,凿冰取水,附近的老乡也纷纷来支援,几天几夜终于集齐了开钻用水。

" 这样的方式,艰难程度超乎想象。" 大庆油田铁人一口井教育培训基地负责人王绣峰说,很多来油田的国内外参观者了解这个故事后,震撼之余都惊呼 " 不可能 "" 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的 ",但对于当时物资、财力极为匮乏的新中国而言,这正是最真实、最朴素的中国经验。

又何止 " 盆端桶提 "!人拉肩扛运钻机、跳进泥浆池阻井喷、" 五两三餐保会战 "…… 这峥嵘岁月里一个个小小的片段,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注脚,传递出的是在任何时刻,中国人百折不挠,必能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坚韧和信心。

与 " 一五 " 期间援建的 156 项重点建设工程略有不同,大庆油田的成功开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投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生动阐释。

以大庆油田为基础,我国又陆续开发胜利、大港、辽河等油田,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

"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掘梳理铁人精神等根植于中国国情和实践的成功经验,坚定历史自信,更好给出中国答案,回应世界之问。" 铁人学院党委书记王洪波说。

当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外部对我国经济、科技多方面打压,但会战大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成功打破了外部妄图用石油封锁我国的企图。

王启民说,中国人有信心翻越任何困难的大山,什么时候精神都不能趴下。

参加了石油会战的王启民曾写下一副对联—— " 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 ",横批 " 闯将在此 "。

" 我们把闯字的‘马’写得大大的,突破‘门’框,就是要敢为天下先,誓要闯出中国人自己的油田开发路。" 他说。

永远的铁人

铁人纪念馆的正面,是 47 级台阶;纪念馆主体建筑的高度,是 47 米。

铁人,"47" 的数字,寓意着你 47 年短暂而不凡的一生。

熟知你的 " 老会战 " 说,铁人是立体的,你重情义,有钢铁般的意志,粗犷中透着细腻,严格中包含关爱,前进时不忘自省。

铁人,你的学习笔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你这样想,这样写,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对自己,你从不遮丑护短。

1960 年 10 月,你调离 1205 队不久,1205 队因工作不细,打到浅气层时发生了井喷。有人说,铁人已经离开了,不能怪他。但你却认为是自己平时带队工作没做好,只顾猛打猛冲,不讲严和细,你很自责。

这口井后来成了你的 " 教训井 "。每有重要事情或新工人入队,你都主动领人来这里讲教训,让大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铁人,虽然你文化程度低,但渴望学习和关心下一代教育。

你坚持刻苦学习,一边学文化,一边读毛主席著作。在你的笔记里,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符号,不会写的字就画符号代替。

无论怎么忙,你每天都要挤时间认字。你说:" 我学会一个字就像翻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

你深知没文化的苦。看到工人子女没处上学,整天在荒原上玩耍,就带着工人挖了一个 5 平方米的土窝窝,垒起土台子,办起了大庆油田第一所 " 土窝窝小学 "。

到你离开我们时,学校已经有 700 多名学生。为了纪念你,学校改名为大庆市铁人学校。

铁人,你关心职工,不分事情大小,尤其注意那些容易被忘记的人,想不到的事。

一个钻工因公牺牲,你自己掏钱,动员工人出钱出粮票,一直供养他的老母亲;一个工人腿被砸伤,你了解到他家生活困难,就和人事股商量把他爱人安排到大队劳动 ……

你把一生都交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但铁人,你终究不是铁打的。

1970 年,仅 47 岁的你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病魔无情地摧残着你的身体。

临终前,你用颤抖的手从枕头下边摸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住院后组织补助给你的钱。" 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

你嘱咐家人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还反复说,要回大庆再干 20 年。

大庆,那里有让你始终魂牵梦绕、祖国急需的 " 大油海 ";那里有创业年代激情燃烧、火热不息的生产生活;那里有着你人生中最为珍视、宝贵的 10 年。

铁人,你走了,但你又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你把永恒的精神留给了时代,扎根在人们心里。在油田,在大庆,在神州大地,一代又一代新的铁人在成长。

那不灭的,是对祖国始终不渝的无限热爱。

那活着的,是永远的精神永远的铁人。

来源 哈尔滨新闻网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寇青

相关标签

最高纪录 大庆 荒原 党中央 中国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