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小卫这种皮糙肉厚的老 baby
从来没体验过" 皮痒 "有多难顶
(除了 这种情况)

直到今天看到一位小 baby 的照片
我才发现
自己对 " 皮痒 " 的了解
太太太太太森破了!



原来
才 2 岁的她,从一出生
就得了特应性皮炎
身体每一寸肌肤
每一天都在遭受
痒到钻心的折磨
即使挠到破皮 挠到流血
妈妈给她看了很多医生
擦了各种各样的药
她依旧无法消停
晚上也睡不好
做梦都在搔抓

小卫无意中打听了一下
像这娃一样这么揪心的
居然还不少!
很多人都当湿疹治
却越治越严重,不知咋办好


究竟怎样才能镇住
特应性皮炎这病呢
小卫专程请到北大深圳医院的
皮肤科医生吴瑕给大家科普下

01
特应性皮炎 ≠ 湿疹!
过敏、哮喘都是它的叠加 buff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 AD),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目前有超过 7000 万患者,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

▲ "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 公众号
很多人都以为,特应性皮炎就是湿疹。
但其实,特应性皮炎比湿疹有更多叠加 buff。
除了反复脱屑、红斑和渗液等湿疹样皮炎症状——

▲腾讯医典
还有遗传倾向,常合并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是不是听起来很难认出它的真面目?
其实,抓住这 3 条特征就大概率跑不掉了:
1. 病程 >6 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2. 特应性个人史 / 家族史(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湿疹等);
3. 血清总 IgE (一种皮肤过敏的反映指数)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或过敏原特异性 IgE2 级及以上阳性;
符合 1+2 或 1+3 就是特应性皮炎。
02
4 种人最容易中招
AD 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的观点认为有 4 种原因:
有家族史
父母患有特应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是最强的风险因素,约 70% 患者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
皮肤比较干
皮肤干燥、屏障功能受损的人,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容易定植,从而发生皮肤表面菌群改变,细菌多样性降低,诱发免疫失调,导致发病。
周围环境多粉尘的
尘螨、装修粉尘和可挥发性物质、花粉、化妆品、染发剂、消毒剂、紫外线、炎热天气等都可诱发这病。
免疫系统失调
以上因素都会引起皮肤免疫系统失衡,参与特应性皮炎炎症反应发生、发展。

03
这病不会传染
但会抓到哪长(痒)到哪
首先,特应性皮炎是不传染的!
至于为啥会抓到哪里就长到哪里,这是因为除了皮损区域外,很多看似正常的皮肤其实同样存在屏障功能障碍、微生物多样性下降、Th2 型免疫细胞增多等 " 亚临床 " 问题——
当遇到外界刺激或搔抓后,就会诱发出新皮疹。

长期皮炎除了瘙痒难耐,皮肤还会呈苔藓样病变甚至祸害至全身上下
▲来源:sohu.com
04
怎么办?可以根治吗?
很遗憾,特应性皮炎属于系统免疫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
但正确地治疗,可以减少和缓解发作次数。
根据《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 版)》,不同的严重程度,需要用不同治疗方案应对——
1. 基础治疗
健康教育;
用润肤剂、沐浴油,知道自己有啥过敏源或非特异因素,以防诱发;
2. 轻度短暂性湿疹
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中弱效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 ( TCS ) 和 / 或局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
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症或止痒 ;
对症抗感染治疗 ;
3. 中度或复发性湿疹
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中强效 TCS 和 / 或 TCI 对症治疗;
必要时,可用湿包治疗控制急性症状;
使用中弱效 TCS/TCI 主动维持治疗;
紫外线光疗;
4. 重度或持续性湿疹
住院;
系统用免疫抑制剂;
短期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严重皮损);
生物制剂或 JAK 抑制剂;

▲网络
05
不想用激素,可以吗?
不行!
很多人一听到 " 激素 " 就怕了,但其实,医生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强度的外用激素。
然后,在病情控制后及时减药,最后以基础治疗或非激素性外用药维持治疗。
特应性皮炎复发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患者要做的,就是接受事实、放松心情,找到能让自己减少复发的方法。
在和这病 " 交锋 " 时,也用不着太慌,记住——
发病期:
及时吃药,尽快 " 跳出 " 瘙痒 - 挠抓的死循环,以防炎症进展和复杂化;
缓解期:
维持治疗,抑制临床亚炎症,降低复发频率和强度,无论啥时候都要重视护肤、回避诱发因素;
06
哪些 " 坑 " 踩了容易复发?
自己要怎么查?
特应性皮炎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包括:
1. 吸入性
尘螨、屋尘、蟑螂、动物皮毛、花粉等;
2. 食入性
牛奶、鸡蛋、坚果、海鲜、水果等;
3. 接触性
化妆品、橡胶、装修挥发性气体、化纤衣物、紫外线、汗液、空气湿度和温度、空气污染等;
这么多,难道自己要一个个去做过敏原检查吗?

别傻!你做不完的 ....
小卫现在就告诉你一个实际点的办法,那就是写生活饮食日记。
就是在你每一次发病时,记录自己这段时间内饮食、环境、接触物质的特点,根据记录的规律,找到可疑的致敏物质,然后适当回避、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环境。
别小看这个 " 土办法 ",一部分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和复发次数,确实得到明显改善了。

▲小红书
07
平时有啥要注意?
有特应性皮炎的宝子,平时多留意以下生活细节,能避免踩复发的坑——
1. 洗澡不要硬搓,水别太热!
要用低敏、无刺激、弱酸性(接近正常表皮 pH 值 6)洗面奶和沐浴露,不要搓澡,洗浴后用柔软毛巾蘸干皮肤。
同时,水温控制在32-37 ℃,时间在5-10 分钟内,夏天出汗可以每天洗,秋冬天可以适当减少频率。
2. 保湿要擦,还要足够多!
比如手有皮疹的人,建议每次洗手后都需医用护手霜;口周的,建议每次刷牙、喝水、吃饭前后用医用唇膏。
对于学龄儿童,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常常除了早晚一次爸妈帮涂保湿外,就基本没有注意补充,所以,老师也要予以注意,协助提醒孩子及时补擦保湿。

3. 对过敏食物不要盲目忌口
比如牛羊肉、海鲜、鸡蛋等,很多人都觉得是 " 发物 ",所以怕过敏,宁愿不吃。但其实,这样 " 一刀切 " 会伴随营养不良的风险。
就拿对牛奶过敏的患儿来说,建议他们选择无过敏原的氨基酸配方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代替,母乳喂养的妈妈也也回避牛奶蛋白和奶制品。
另外,辅食添加也是很多爸妈纠结的问题。
根据目前研究,推迟辅食添加对预防食物过敏无效,而且缺乏有效证据。
对此,《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建议:
1. 常规辅食(如大米、蔬菜、水果、猪 / 家禽肉类),无论母乳还是人工喂养,都能和健康儿童一样在 4-6 月龄添加,以每 3-5 天不超过一种新食物的速度引入。
2. 酸性水果(如浆果类、番茄、柑橘类和蔬菜),和皮肤接触后可能会引起口周有局部反应,但通常不会导致全身症状,因此不建议延迟摄入。
3. 对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坚果、鱼、贝类),啥时候和怎么引入,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建议孩子先在家里吃一点点,如果没有明显反应,可以逐渐增加量,以每 3-5 天一种新食物的速度引入其他新的食物。

对以下孩子——
重度特应性皮炎、且在接受治疗后也控制不好的;
有可靠的食物速发反应史的;
建议向医生咨询,确定如何摄入辅食。
4. 衣服要透气
尽量选择宽松、纯棉、透气的衣服;
不要太贴身、太紧;
不要穿羊毛、化纤的衣物;
如果对蚕丝过敏,也要避免穿着丝绸类衣物;
新衣服要多次水洗,洗掉表面残留的甲醛;
洗衣服时,选择不含香精、消毒剂成分的洗涤剂,洗完要将残留洗涤剂漂洗干净。
5. 换季要小心
春天:
避免去热的环境,注意防晒避光,爱活动的孩子,外出时多准备几套换洗衣服,出汗后及时擦汗、擦保湿。
花粉过敏的,避免去植物较多的公园、绿化带、草坪等,必要时出门佩戴口罩。

△ 以上树木的花粉会导致某些人过敏
夏天:
汗液会刺激加重皮疹,因此,可以借助空调和加湿器降低室温、增加室内湿度,空调要及时清理滤网中的尘螨和灰尘。
外出时,使用合适的防晒霜,同时做好物理防晒,尽量选择阴影下活动。同时,也要做好室内防晒,玻璃可使用 UVA 滤光膜,室内照明灯推荐使用 LED 灯或白炽灯,避免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等。
被蚊虫叮咬后,容易诱发剧烈瘙痒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建议做好防蚊措施,避免去蚊虫较多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台风天气也会加重病情。一定不要觉得粘腻不适和出汗多而不做好保湿、频繁洗澡等。
秋天:
这是很多学生党的高发期—— 2 个月没打理的宿舍、教室、空调,还有户外的军训和体育课、开学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 都容易诱发特应性皮炎。
因此,学校开学前要及时清扫、清洗空调滤网和管道中的灰尘。军训和体育课做好防晒、擦汗。放松心情,沉着应对新学期的学习任务。
冬天:
减少洗澡频率,注意保湿,必要时用加湿器。
穿着要保暖,但避免过热,尽量不穿有刺激性的羊毛类衣物。
6. 适当运动
虽然汗液会刺激患者皮肤发红和瘙痒,但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可以的。
因此,建议——
急性期
减少运动或仅做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瑜伽等。
缓解期
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如慢跑、快走和跳舞、游泳等,运动后及时洗澡,并即刻保湿。
其中,游泳前要注意,泳池中可能含有含氯消毒剂且 pH 值偏碱性,因此要全身厚涂保湿或穿着包裹性好的泳衣才下水,时长在 1 小时内。
7. 心情要舒畅
亲友们要对患者少一分责备和歧视、多一分理解和帮助,让他们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情,度过每一个病发的困难时刻。

参考文献:
[ 1 ] Stander S. Atop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2021, 384 ( 12 ) :1136-1143. DOI: 10.1056/NEJMra2023911.
[ 2 ] Langan SM, Irvine AD, Weidinger S. Atopic dermatitis. Lancet. 2020, 396 ( 10247 ) : 345-360. DOI: 10.1016/S0140-6736 ( 20 ) 31286-1.
[ 3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 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 .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 ( 2020 版 )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20, 53 ( 2 ) : 81-88. DOI:10.35541/cjd.20191000.
[ 4 ]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 . 2 型炎症性疾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 . 中华医学杂志 . 2022, 102 ( 42 ) : 3349-3373. DOI:10.3760/cma.j. cn112137-20220628-01431.
[ 5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 . 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 [ J ]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19, 52 ( 10 ) : 711-716. DOI:10.35541/cjd.20190586.
来源 / 深圳卫健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