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入秋以来,随着天气变化,忽冷忽热,很多人都出现发热症状,有的是普通感冒病毒,有的是支原体感染,还有少见的恙虫病引起的发热。困扰了张先生近 1 个月的发热症状,却怎么也治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一起来回顾张先生的病情,二十多天前张先生无明显原因感觉发热,体温在 37.5 到 38.3 ℃之间波动,发热时伴有腰背部以及大腿肌肉疼痛、全身乏力、食欲下降,低热常发生于下午,清晨起来身体清爽,发热消退;张先生以为感冒,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停药后体温再度升高,反反复复,于是来到附近医院住院检查,查呼吸道病毒抗体、出血热抗体、肿标、甲功均未见异常,胸部 CT 都正常,医院按一般感染输抗生素治疗,没想到输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不降反而愈来愈高,最高温度 39 ℃。张先生看到附近医院治疗效果欠佳, 打听到西安市胸科医院顾兴主任,医术高超,遂转诊到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
入院后我科也常规完善各种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胸部 CT、头颅 MR 未见明确异常。甲状腺、颈部超声大致正常。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后,体温不降反而有所升高,怎么办?主管医生请顾兴主任查房,详细询问了病情及治疗后,又进行了细致的查体,顾主任在查看患者口腔时,发现双侧腮腺轻度肿胀,按压有疼痛,顾主任问 " 腮腺什么时候肿的呢?" 张先生想了一下说:" 好像发热以来一直肿,没有疼痛,就一直没当病,也没有给医生说过 "。顾主任说:" 这也许就是发热的真正原因所在,应该考虑病毒感染可能,行血 NGS 检测,停抗生素 "; 停用抗生素两天,张先生体温轻微降低,但仍有晚上低热,最高 38 摄氏度,之后抽血查 NGS 回报 " 巨细胞病毒,序列数 93 条 ",顾主任指示立即给予 " 更昔洛韦 " 抗病毒治疗,用药后当晚患者体温正常,随后观察 1 周,患者再未发热。困扰张先生的近 1 月的发热,最后竟然 1 周内就恢复正常了。
顾兴主任在科室病例讨论时强调,目前部分医生过度依赖各种临床检查,而忽略了查体的重要性,一些看起来复杂的病,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年轻医生临床一定要注重问诊,详细听取患者的述说,不遗漏蛛丝马迹,加上细致的查体,就能给临床诊断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顾兴主任介绍,巨细胞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也少有相关报道,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或亚临床表现。但在先天感染、免疫缺陷、器官和骨髓移植患儿中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可出现发热,以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皮疹、支气管炎或肺炎等,也可出现肝炎。一般情况下,临床表现不能直接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满足以下四项之一即可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分离试验结果为阳性;检测出巨细胞病毒抗原;检测出巨细胞病毒的遗传物质;血中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抗体示阳性。治疗相对简单,给予抗病毒治疗就可治愈。
关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CMV ) 是由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母婴及水平传播。本病基本病理特征为受染的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
当巨细胞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不表现出任何症状,潜伏在人体内。患者和隐匿的感染者可长期排出病毒,成为传染源。孕妇在感染巨细胞病毒后,通过胎盘可将此病毒传播给胎儿,形成先天性感染。新生儿经产道或母乳感染巨细胞病毒则为后天获得性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要注意对症治疗,隔离患儿,并对其排泄物进行消毒。大多数成人恢复情况良好,若胎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可表现为听力丧失。或学习能力明显降低。
若为先天性感染,胎儿生后即有肝脏和脾脏肿大、持续性黄疸。(全身皮肤和眼球及口腔内发黄)、皮肤瘀点、小头畸形、智力低下和运动障碍。体温可至 40 ℃,许多患者在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症状,也可表现为听力丧失、神经系统症状及发育障碍,这些患儿可出现各种先天畸形,少数患儿可有耳聋。若为获得性感染。
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后怎么用药?比较常见的就是更昔洛韦和膦甲酸两种。膦钾酸对于儿童有较严重的肾毒性和药物会沉积于骨骼上,所以基本上不用于儿科病人。唯一可以应用的只有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又称为丙氧鸟苷,是通过进入 CMV 感染的细胞以后,与病毒上的酶相竞争,而达到抑制病毒作用。
来源 / 西安市胸科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