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璇一 记者 姜振军)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老盐城人过中秋都有哪些习俗呢?又有何讲究和寓意?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9 月 24 日下午,盐都区图书馆和盐都区吴抬路小学联办了一场精彩的中秋节主题亲子阅读活动,100 多名书友参加了活动。
" 除了吃团圆饭,祭祀月神,也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以前的老辈盐城人,一般在月亮升起后,选择家中露天处,如天井、庭院或后园中,设香案,摆供桌,奉供品,燃鞭炮,焚斗香。
贡品都有什么?据王登佐介绍,供桌上一般会奉上月饼、梨、菱角、莲藕、石榴、玉米、高粱、大豆、花生、柿子、苹果、瓜、芋头、芡和成熟的稻穗或者是谷子,有些人家还将购买的板栗、枣子一并供于桌上,以示五谷丰登、世代有子、平安之果、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由于在旧时的祭祀中,月亮是太阴神,属妇女之事,因此有 "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 之俗,多由妇女和孩子们拜月,如果遇上阴雨天没有月亮,祭月活动仍照样进行。具体做法由妇女领着孩子焚香对天叩拜,尽表虔诚,以感谢 " 月光神 " 对人间及年景收成的保佑。
" 过去中秋节这天,未来女婿到准岳父家,也非常讲究。" 王登佐说,必不能少了两只鸭子和两支藕,好事成双,而这莲藕一定是一节整藕,不能有破损,造型要美,寓意十全十美,小藕称为子孙藕。除此之外,还要带上月饼、鱼、肉等礼物,以示诚意。如今城里已经很少有这种礼节了,但是在盐城的部分农村至今仍然流行。
合家团圆,是人们在中秋节这天的期盼。在 " 团圆节 " 里,按照老盐城的风俗,凡回娘家探亲的妇女,必须要赶在八月十五这天前回婆家 " 团圆 "。盐城有句俗语云 " 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 ",就是这个意思。
活动中,民间工艺师和亲子们围绕中秋节传统文化习俗知识互动,给小朋友发放手工材料包,一起制作彩灯,现场气氛活跃。" 通过中秋节主题系列亲子阅读活动,使我和孩子深切感受到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以及节日的温馨,增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锻炼了我和孩子的动手操作以及协作能力。" 家长荣娟开心地说。
"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团结和睦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过中秋节的形式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中秋节加深亲情联系的内涵永远不会改变。" 王登佐表示,当前过中秋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当代人的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赋予中秋文化新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丰富人民的节日生活,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本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该项目获得盐城市社科联专项资金资助。与会民俗学者还围绕中秋节的来源、舌尖上的中秋、故事里的中秋等进行研讨。最后,亲子们参观了中秋节主题民间藏品展,参观实践盐都区图书馆数字体验区。
(主办方供图 校对 胡涛 编辑 谢静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