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09-25
【网观西安】西安:开放聚势 迎向“世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个金秋,西安开放的篇章掀开新的一页。继首届 " 中国—中亚峰会 " 后,9 月 22 日,"2023 欧亚经济论坛 " 在西安开幕,再次聚焦世界目光。

来自 51 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人士齐聚古城,围绕金融合作、经贸交流、科技创新、人文互通等多领域展开对话。通过各界的广泛对话,持续释放中国—中亚峰会效应,扩大中国与欧亚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务实合作,携手建设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西安市市长叶牛平表示,欧亚经济论坛自 2005 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为亚欧国家和地区搭建起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交流合作新平台,成为中国推动 " 一带一路 " 建设的重要平台、陕西 " 向西开放 " 的重要窗口。

站全球之高,看时代之远。西安作为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枢纽门户,正以开放作为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跃升的最大变量,实现后发超越,由辐射西北开始经略全球。

01

位势转变: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

作为面向广大欧亚地区的大型机制性涉外论坛,每两年一届的欧亚经济论坛已成为共建 " 一带一路 " 的重要平台," 朋友圈 " 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向着更广阔的空间拓展。

西安的发展离不开 " 一带一路 " 建设的战略破题,西安在 " 区域中心城市 " 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转身中,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目标,清晰可见。

而 " 双循环 " 国家战略的提出,则是对西安新坐标的一种 " 官宣 ",给西安的定位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因为中国需要一个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西安,站在风口上。

西安不靠海不沿边,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 " 枢纽 " 顺势变成 " 机遇 "。作为 " 一带一路 " 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重要交汇地,西安陆权、空权地位提升,使其从内陆腹地转为开放前沿,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是西安晋升全球城市的重要机遇。

若用 " 善弈者 " 眼光看,开放,无疑是西安发展的引擎,也是西安城市跃升的最大变量。

从 2013 年开始至今,西安在中西部资源要素上的集枢地位已经形成,门户枢纽能级跨越跃升。中欧班列 " 长安号 ",已常态化开行西安至亚洲、欧洲等 17 条干线,覆盖 " 丝绸之路 " 沿线 45 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 黄金通道 "。

▲图 / 中欧班列长安号

与此同时,西安 " 把‘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结合起来,一体推进 ",加快打通跨区域双循环通道网络,实现了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地的互联互通,空间腹地不断拓展,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在西安正成为现实。

西安更以国际视野谋划完善国际战略通道建设。今年 6 月,西安首条 TIR(《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开通,填补了作为内陆城市的西安陆空多式联运短板。

而西安的航空枢纽,同样通达全球。西安目前已开通 45 条全货运航线,其中国际航线 24 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 4 条,初步构建起 " 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球 " 的货运航线网络;联通全球 36 个国家、74 个主要枢纽和旅游城市。

西安立体多维国际贸易通道的建设,不断拉近了其与世界的距离,有效支撑起全国高附加值货物在全球范围高效分拨集散,使其在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今年,西安市提出做好 " 创新顶天立地 "" 改革破立并举 "" 开放内外联动 " 三篇大文章;强调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高质量建好西安 " 一带一路 " 综合试验区,促进陆港、空港协同发展。

一幅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开,向全球娓娓道来全新的开放故事 ……

02

能级转变:从区域中心向世界城市跨越

门户枢纽带来的不仅是物畅其流的繁荣,更塑造出西安融入全球经济链、产业链的新格局。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顶级资源纷纷青睐西安,截至 2022 年底,在西安落户的世界 500 强榜单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达 250 余家,纵使不同资源选择西安各有其侧重的理由,但毫无疑问,西安的高端资源要素吸附能力正日趋增强。在 " 请进来 " 的同时,西安鼓励如隆基、法士特、爱菊等本土优势企业 " 走出去 ",并积极探索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经济外向度。

去年,西安成功举办丝博会、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首届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会员大会等重要活动,并连任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这是西安国际竞争参与度、话语权不断攀升的映照。

《2022 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中,西安再度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综合评价前 100 名。在 GaWC 世界城市排名中,西安保持新一线城市梯队,其能级位势正从区域中心向世界城市跨越。

2023 年,西安在发力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强化秦创原 " 一总两带 " 发展引领等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启动 " 拥河发展 ",这是跳出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惯性的 " 破冰之作 ",开启城市能级 " 暴力拉升 "。

在重塑世界创新版图的时代大势之下,要晋级世界城市行列,城市能级不仅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还要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2022 年,西安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22 位,高于经济排位和综合竞争力排位,是典型的创新型城市。

▲图 / 西安高新

今年,西安成为全国第四个获批建设 " 双中心 " 的城市,其核心要旨无疑是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通过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战略枢纽,提升西安在世界城市格局中的供给层次。

打造创新平台城市,将是西安未来一段时间各类发展要素的供给逻辑,谋划更高端的要素资源,才能夯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

一手抓创新策源,一手抓枢纽通道,协同发展将成为西安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也是西安在全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大潮中能级提升的关键。

03

生态晋级:聚力 " 势 " 与 " 场 "

开放,是新时代的永恒主题,西安从通道延伸到市场供给,这是 " 一带一路 " 通道上一座城市产业生态的更新,也是时代大势留给西安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 " 窗口期 "。

因此,西安构筑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巨大引力 " 场 " 的需求犹显迫切。

在开放载体建设上,西安以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一带一路 " 综合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为支撑,招引培育集成国际采购、全球配送、跨境分销等功能的高能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9 月 6 日,西安市出台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提升战略实施方案》及《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对标 RCEP 等规则 深化对外经贸开放合作试点措施》,前者从扩大制度型开放、发挥 " 自贸 + 口岸 + 综保 " 优势等 7 个方面提出 20 条措施;后者围绕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构建优良开放环境等 6 个方面提出 19 条具体措施。

其本质就是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体系,推动自贸区成为对外开放新场景试验田、新业态策源地、新模式先行区、新生态 " 培育场 "。

西安的努力收获各方认同。不仅 " 朋友圈 " 持续扩大,迎来第五家外国总领事馆,而且经济 " 引力场 " 也明显增强。上半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 26845 家,同比增长 91.5%;新增外商投资企业 49 家,同比增长 36.1%;并取得 4 项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西安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为 131725.06 万美元,同比增长 131.5%。

当前,西安正加快口岸平台载体扩容提能,高标准建设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 " 五型 " 口岸。不断加强开放强度,培育开放新生态,造就其发展 " 势 " 与 " 场 " 的新格局。

今天,西安已然站在向世界城市进发的新坐标上,一个更加共享的西安正在形成,将由辐射西北开始经略全球。

来源 / 网观西安

相关标签

朋友圈 科技创新 陕西 西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