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 月,农业农村部公布 2022 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 10 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贵州省修文县平滩村成功入围超亿元村榜单。
△航拍修文平滩村。人民网 阳茜摄
一个小村庄,何以打造亿元大产业?9 月 22 日,记者来到平滩村,实地探访这个 " 亿元村 " 的致富密码。
金秋时节,黔贵大地硕果盈枝,沃野飘香。平滩村猕猴桃产业园内,一株株藤蔓枝叶葱茏、硕果累累,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藤架下,果农们正忙着采摘,不一会儿,背篓里就装满了新鲜的猕猴桃。
△平滩村猕猴桃。实习生 张宇摄
" 今年雨水充沛,猕猴桃迎来大丰收,预计产量将突破 3000 万斤、产值超 1.5 亿元。" 平滩村党支部书记黄良华告诉记者,平滩村共有猕猴桃 1.2 万亩,9 月 16 日开园以来,线上线下销售持续火爆。
从典型农业村到人均年收入 6.4 万元的 " 亿元村 ",平滩村的致富密码,就是漫山遍野的猕猴桃。
平滩村猕猴桃种植,要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说起。彼时,为扭转村里发展滞后的局面,一名退休干部动员群众发展猕猴桃种植,走高效水果种植致富路。面对传统农业 " 转行 ",大家纷纷摇头。
" 我先来!" 时任平滩村党支部书记的黄国祥成为第一个 " 吃螃蟹 " 的人。1993 年,黄国祥与几名党员联手开荒种藤,3 年苦心经营,首批果树终于挂果,这让他信心大增,又扩大了规模。然而,因收效不能立竿见影,大部分群众选择退场,这令黄国祥反生斗志,坚持种植。2009 年,他终于见到成效。
2010 年,修文县委、县政府看到平滩村猕猴桃产业发展潜能,派出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研究。根据当地土壤土质,该县从 40 余个品种中选定 " 贵长 ",并通过修建产业路、免费发苗等方式,鼓励村民种植。
"2015 年,全村种植面积达到 1.2 万亩。" 黄良华介绍,种植规模稳定后,村里以 " 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 " 为目标,探索 " 党建 + 产业 "" 村集体经济组织 + 其他经济主体 " 等模式,领办 5 个合作社,由 42 名党员示范种植户带头,在剪枝、授粉、疏果等方面对农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如今,平滩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猕猴桃,而销售猕猴桃也成了农户增收的主要方式。每年 9 月底到 10 月初,是平滩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全村 10 余家从事猕猴桃销售多年的专业营销企业,先后打通黑龙江、浙江、北京等省外市场,为果农提供有力保障。
△平滩村猕猴桃。人民网 王秀芳摄
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兴起,平摊猕猴桃有了更广阔的销售空间。" 我们的猕猴桃都是现摘现发,口感香糯、酸甜适中。" 杨军的种植基地里,网络达人们热情洋溢地进行直播带货,不到 10 分钟就收到 4 个订单。
杨军是土生土长的平滩人,因接触电商较早,他与妻子种植的 50 亩猕猴桃大多通过线上销售。" 今年丰产,亩产在 3000 斤左右,预计产值 40 余万元。从这几天的直播来看,销售情况还不错。" 对于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杨军信心满满。
△种植户杨军正在打包猕猴桃。人民网 王秀芳摄
多年来,凭借肉质细嫩、软嫩多汁,平滩猕猴桃不仅积累了不少 " 回头客 ",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采摘游玩。借此机遇,平滩村坚持在观光、采摘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丰收节、采摘节等系列活动,持续擦靓牌子、绘美底色。
从一根藤演变到集生产、包装、冷链、物流一应俱全的全产业链," 党建 + 产业 "" 农业 + 旅游 " 推动着平滩猕猴桃产业全面升级。" 通过产业发展,百姓生活就像猕猴桃一样甜蜜、美好。" 黄良华表示,未来,平滩村将进一步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在产量和品质提升上持续发力,推动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航拍修文平滩村。人民网 阳茜摄
记者了解到,作为 2023 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修文猕猴桃 " 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前,修文全县种植面积 16.7 万亩,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今年,修文猕猴桃预计总产量将达 10 万吨,综合产值 30 亿元。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