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君健 左一明 记者 王菲 文 / 摄)9 月 26 日下午,2023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成果发布会召开。会议发布了《盐城共识》及一系列主题论坛成果。
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范黎介绍了 2023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总体情况。2023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举行期间,来自 34 个国家和组织的近千名代表围绕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的活力滨海四大议题开展交流研讨,进一步凝聚滨海保护共识,共建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指引了新的方向。参会代表高度赞赏中国为保护候鸟和滨海生态系统所发挥的领导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高度评价中方举办全球滨海论坛的意义,认为论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将在促进全球滨海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就本次会议 " 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 主题论坛,发布了三方面成果。首先,论坛深入传播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成就,展示了中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包括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预警监测和调查、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等;其次,论坛凝聚了滨海生态保护修复共识,与会嘉宾围绕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分享了实践案例,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红树林等重要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达成了广泛共识;论坛还携手推动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迈上新征程,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力支撑滨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协同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二级巡视员肖红介绍了本次会议 " 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 " 主题论坛情况。论坛就滨海湿地保护、深化国际合作等达成普遍共识,倡议各方携手,健全法制体系、加大保护和执法监管力度,加强鸟类迁徙节律等基础研究,推进高新技术探索应用,推动信息交流和国际协同,共同保障迁徙物种及其栖息地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陈小卉介绍本次会议 " 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主题论坛上,向 "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 等 9 个第二届江苏省 " 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进行了颁奖。论坛上发布的两项技术标准,分别是《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技术规范》和《海岸线分类与调查技术规范》,标准首次明确了潮滩与盐沼生态系统中碳储量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标准和规定了各类海岸线的调查评估方法,将为准确评估滨海湿地的碳储存排放和海岸线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滨海湿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连春介绍了 " 公众参与的活力滨海 " 主题论坛情况,发布了包括颁发 "2023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碳中和 " 证书,签订 " 蓝碳生态系统碳汇交易 " 协议,启动 " 湿地精灵守护 " 项目,聘请黄海湿地外籍专家,组织 " 自然笔记和绘画 " 颁奖活动在内的五项成果。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公众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度交流,分享了很多成功案例和新颖观点,达成了强化公众参与的理念、拓展公众参与的渠道、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三项共识,引导公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融入到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力滨海、魅力滨海。
会上,主办方还发布了《盐城共识》,作为 2023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一项重要成果,这是一份旨在推动全球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宣言。该共识强调了滨海地区的重要地位,呼吁各方加强合作,进一步探索和引领滨海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滨海画卷。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