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9-28
最新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示,保护和塑造4片历史城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南京是 " 六朝古都 "" 十朝都会 ",全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先后编制过 4 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 月 28 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最新一版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公示,征询公众意见。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以实现 " 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 为保护目标,重点保护好城南、明故宫、鼓楼 - 清凉山、北京东路 4 片历史城区。进一步开放玄武湖滨湖岸线,激活环紫金山文化功能。

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范围为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 6587 平方千米。

总体来说,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完善历史文化保护的实施机制,实现 " 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 的保护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坚持以人为本、传承发展;坚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总保护战略为:坚持应保尽保,建立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保护传承体系。继续推行 " 保老城、建新城 " 和老城 " 双控双提升 " 战略。深入推进整体彰显古都历史文化氛围战略。

老城以明京城城墙护城河 ( 湖 ) 对岸为界,包括明代京城及玄武湖。古都核心区为明外郭、秦淮新河与长江围合的范围,南至秦淮新河、北至绕城公路、西至长江、东至明外郭。市域指南京市行政辖区,是历代城市营建与发展的重要辐射区域。

老城明确永不拓宽的街巷名录、严格控高

南京 " 山水成林 " 的古都风貌,让这座城市有着独特魅力。

此次规划中首先提出要保护名城山水环境。具体来说,山体保护上,要严格保护山形、山体轮廓线和制高点;严格控制山体周边的建设活动;深入挖掘山体承载的历史信息。

在水系保护上,保护与古都格局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深入挖掘水系的人文、生态与景观价值;对已消失的重要历史水系应加以标识。

要整体保护南京历代都城格局及其所依存的山水环境,完整展示不同时期积淀形成的历史文脉。老城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文化旅游、特色商业、科教人文功能的重要承载区,是传承古都文化精华的典范地区。

具体来说,要保护和延续六朝、南唐以来形成的道路走向与格局,保护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为骨架的道路格局,保护老城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巷和林荫道,明确永不拓宽的街巷名录;

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保持老城 " 近墙低、远墙高,周边低、中心高,南部低、北部高 " 的总体空间形态;

进一步严格控制历史城区、街区地段、明城墙沿线、玄武湖周边、重要景观视廊和历史轴线内的建筑高度;

保护标志性景观节点和相关的 9 条重要景观视廊,以及 5 段特色界面;严格控制景观视廊范围内和特色界面周边的建设行为,展现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环境特色。

重点保护 4 片历史城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历史城区呈现多样性,可以寻到不一样的文化脉络。

城南、明故宫、鼓楼 - 清凉山、北京东路 4 片历史城区范围相对清楚,反映不同风貌特征,规划提出需要重点保护控制。保护和延续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空间形态、历史风貌和环境特征;交通组织应以疏导为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交通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应满足历史风貌保护的相关要求。

未来 4 片历史城区什么样?城南历史城区,保护和延续 " 城、河、山、塔、寺、民居 " 一体的文化景观,形成集中体现明清南京老城传统风貌的特色片区。

明故宫历史城区,保护和展示明皇城、宫城、护城河等遗迹遗址,标识历史信息,形成展示明代皇城格局的特色片区。

鼓楼 - 清凉山历史城区,保护和展示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和清凉山石头城自然环境,形成彰显 " 龙蟠虎踞 " 地理形胜、近现代南京风貌、浓郁人文气息的特色片区。

北京东路历史城区,保护和展示片区山环水抱、城林相融的格局风貌,形成以文化展览、旅游休闲为主的文化片区,集中彰显 " 山水城林 " 的特色。

街区地段保护要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品质

漫步在南京颐和路、朝天宫这些历史街区上,仿佛穿越古今。

记者注意到,在街区地段保护上,规划提出保护和延续街区地段的整体格局、空间尺度和历史风貌特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分类保护整治。维持街区地段的社会生活延续性和活力,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品质,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保护利用模式。

南京共有历史文化街区 11 片,其中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2 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9 片。包括颐和路、梅园新村、总统府等。共有历史风貌区 28 片,其中老城区 16 片,老城外围 12 片,包括天目路、金陵大学、原国民政府首都水厂等。

此外,南京还有 38 片一般历史地段,其中老城区 14 片,外围 24 片,包括仙霞路、陶谷新村、中央研究院旧址等。

古镇古村核心保护区非必要不新扩建

古镇古村保护中,规划提出持续做好古镇古村的普查、认定和公布工作,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必要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外不得新建、扩建等要求。

南京市共有历史文化名镇 1 个,为淳溪镇。重要古镇 5 个,分别是湖熟镇、竹镇镇、东坝镇、阳江镇、瓜埠镇。一般古镇 6 个,分别是固城镇、汤泉镇、龙潭镇、栖霞镇、汤山镇、桥林镇。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 个,为杨柳村、漆桥村。中国传统村落 5 个,分别是前杨柳、漆桥、石头寨村、张家村、王村村。省级传统村落 62 个。重要古村 3 个,为长丰村、河城村、窦村。一般古村 3 个,为杜桂村、老河口村、双进村。

保护 867 处文保单位、2093 株古树名木

南京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古树名木众多,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此次规划也提出对它们要实施原址、原物、原状保护,保护真实的历史信息。明确保护要求和管理责任,严禁任何破坏行为等。

具体来说,南京共有世界文化遗产 1 处 8 点,文物保护单位 867 处 ( 942 个点 )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 处 ( 112 个点 )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14 处 ( 126 个点 ) ,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347 处 ( 353 个点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9 处 ( 99 个点 )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52 处 ( 252 个点 ) 。共有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 1596 处 ( 1599 个点 ) 。

还要保护南京城墙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 9 区 ( 15 处 ) 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包括汤山、薛城史前遗址区、石头城遗址区等。保护已公布的古树名木 2093 株 ( 截至 2023 年 2 月 ) 。

此外,还要保护好 303 处已公布的历史建筑,其中,第一批历史建筑 68 处,第二批历史建筑 211 处,第三批历史建筑 14 处,第四批历史建筑 6 处,第五批历史建筑 4 处。

保护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 5 项,世界记忆名录 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3 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76 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77 项。同时还要保护老字号、老地名、历史文化名人、戏曲、书画等其他优秀文化。

进一步开放玄武湖滨湖岸线,激活环紫金山文化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要加强遗产展示和文化传承保护。

强调形成古都文化生态网络,以老城、紫金山为主体,以古都山水形胜为补充,充分利用明城墙、护城河、明外郭、秦淮河、历史轴线、历史街巷、历史水系等廊道,将历史文化资源、风景名胜区、山水人文景观等进行织补、串联、整合,进一步开放玄武湖滨湖岸线,激活环紫金山文化功能,构建古都文化生态网络,整体彰显古都风貌特色,传承古都文化精华。

充分挖掘市域历史文化内涵,通过长江、秦淮河、滁河、明外郭、古驿道、古运河古水道等文化廊道串联整合市域内历史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片区、古镇古村、自然山水空间等,挖掘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等新遗产类型,共同构建市域文化生态网络。

规划还提出建设反映南京历史、文化、科技等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建设遗址公园,增加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和标识等。提出了保护实施机制建议。完善历史城区、街区地段、古镇古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和图则编制,要与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健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等。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丹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供图)

(校对 张红霞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标签

南京 新河 文化旅游 故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