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板、刷子、煎饼锅挂在墙上,这是刘璐的太奶奶曾经做煎饼时使用过的器具。
这家 " 姐妹煎饼店 " 位于陕西榆林清涧县 " 人生影视城 " 内,短短三年时间,从清涧县一家普通的小吃店开成了拥有 7 家分店的连锁店,有河北、山西的客人吃过后主动要求加盟。一位本地居民表示,有次为了吃他家煎饼,等了足足两个小时。
煎饼店老板刘璐是一名 "90 后 ",曾在西安做过 10 年的舞蹈演员,参加过大型舞剧《长恨歌》《陶乐宫》等演出。2019 年末,他返回家乡,帮着打理起店铺,对传统煎饼进行改良。2023 年,他获得了 " 清涧煎饼非遗传承人 " 的称号。
以下是他的自述:
【1】从没想过做煎饼,回家只是给父母帮忙
我家 2006 年就开了这家煎饼店,也是靠这间小煎饼店供我读的艺校。
从艺校毕业、实习之后,2007 年我开始在西安做舞蹈演员,在陕旅集团下面,演过《长恨歌》《陶乐宫》这些舞剧,也扮过士兵,穿着铠甲,站在城墙上走来走去那种。这份工作太清闲了,每天只演一个小时就行,闭着眼睛都能跳出来。干了十多年,我觉得不想这样下去了,就辞职了。
因为工作太清闲,我搞过很多副业。摆摊卖过麻辣烫、油茶早点,开过酒吧,送过外卖,给领导开过车。
我是 2019 年末从西安返乡的,父母知道后都很不同意,觉得 " 陕旅集团那么好的单位 ",怪我说辞就给辞了。那时候,我只知道不想再继续这么折腾了,但对未来干什么也没有规划。人就是得走投无路,才知道会咋走。
回到家之后每天在父母店里帮忙,之前,我根本没接触过做煎饼。干餐饮太苦了,我没有任何社交活动,除了在店里干活,就是睡觉,每天只跟面粉打交道。老婆和孩子跟我回来一年半就回西安了,她说,这是你喜欢的地方,不是我喜欢的。但我坚持留在这。
我真正想把煎饼店做起来是因为去年我父亲得了脑梗,家里一下子就塌了。我当时突然意识到,这么好的生意,如果我不把它发展下去,在他们手里,可能就到头了。那时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让清涧煎饼发展起来。
在 " 人生影视城 " 开的这家店是第六家,很多外地的游客都会来这里看到我们的招牌。我希望把它打造成我们的 " 形象店 ",否则定位永远都是没有规模化的小店。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丈母娘第一次带我吃饭,去了一个特别脏的泡馍店,当时我妈都哭了,说我咋找了这么个家庭。其实,那是当地一个特别有名气的店,就是门面没有那么好。想起这事我就觉得,必须有一个形象店,不管谁带人来吃,都要特别有面子。
【2】所有面粉做的食材都能用荞麦做出来
我们摊煎饼的手艺可以说是祖传的,比其他煎饼做起来工艺更复杂。从煎饼浆液来讲,首先要用石磨将荞麦碾压去皮后,磨约成小米大小的糁子放到大瓷缸(碱盆)里,用山泉水浸泡一夜,浸泡时会随时会观察糁子的黏稠度。
糁子微微发涨后,装到一个白纱布口袋里,按照祖辈们留下来的手工制作工艺,按一定比例添加山泉水后反复搓揉。这样揉出的荞麦液浆摊出来的煎饼更是薄如蝉翼,手工揉搓出来的煎饼糊糊摊在铁鏊子上也不易开裂。
这是父母做煎饼的传统工艺,而我还会进行创新。
我做了很多改良,比如用煎饼做黑松露包子,卷鱼子酱和虾,还能做烤鸭饼。我现在可以做到,只要用白面能做成的东西,我都可以拿荞麦来代替。
因为做这些工艺比较复杂,在我们现在的小吃店还难以实现,有这些品种,就是我理想中开的餐厅的模样。我想的比较远,甚至想开 " 煎饼山庄 ",让大家一提到煎饼,就能想到清涧煎饼,想到我们的品牌。
现在,很多煎饼店用机器来做,我还是坚持手摊,一个是非遗传承人的身份想传承这个技艺,另一个是他们的机器都没有我的手快,我同时开三个锅,就能代替机器。
从去年开始,我参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美食比赛。第一次是在去年 11 月,很多煎饼店都去参加,我得了金奖,拿到了去榆林比赛的资格。在榆林我又获了奖,政府还免费给我店铺,让我在榆林开,我们的清涧煎饼也因此收录进榆林名小吃数据库了。
这是个好的开始,等于说清涧煎饼已经走出清涧,成了 " 榆林小吃 " 了。今年,我们清涧还成立了煎饼协会,我是会长,又成立了一个清涧煎饼非遗传习所,给大家讲煎饼、讲文化。现在,我们正在走出去的路上。
我的微信个性签名是 " 人生就像摊一张煎饼,尽力往圆摊,但往往没有想象但那么圆,难尽人意 "。除了没当过保安,我实实在在地是啥都干过,就有了这个感悟。人生总是尽了力,但可能没那么圆满,就像我们摊煎饼一样。
来源 / 九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