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联社 6 日报道,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船企 9 月接单量远少于中国,全球占比为 6%,排名第二;而中国以 82% 居首。
韩联社报道称,9 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 186 万修正总吨(CGT),同比减少 59%。其中韩企接单量为 12 万 CGT(4 艘),占比约为 6%,排名全球第二。中国承接 153 万 CGT(62 艘),占比约 82%,以绝对优势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今年 1 至 9 月全球累计船舶订单量为 3014 万 CGT(1196 艘),同比减少 23%。其中,韩国和中国接单量分别为 742 万 CGT(168 艘)和 1799 万 CGT(726 艘),占比分别约为 25% 和 60%。截至 9 月底,全球手持订单总量环比减少 36 万 CGT,为 1.2219 亿 CGT。韩国和中国的手持订单量分别为 3944 万 CGT(32%)和 5815 万 CGT(48%)。
韩国《全球经济新闻》称,韩国造船业与中国造船业接单量的差距正越拉越大,韩国造船业在如何争取新订单方面正亮起红灯。韩国《亚洲经济》的报道将矛头指向本国 " 人力不足,技术优势不再 "。报道称,韩国造船海洋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今年 5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韩国约有 20 万造船人力,去年 11 月则锐减至 9.5 万人。2014 年以后,国际油价下跌导致韩国造船厂的主要客户订单急剧下降,生产岗位人力大幅缩水。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对造船业表现出回避态度。此外,在被视为韩国造船企业竞争力的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技术方面,中国与韩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韩国的全球高附加值船舶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65% 下降至去年的 57%,中国从 23% 上升至 39%。
海军军事专家李杰 6 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韩在造船领域接单占比差距越拉越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过去世界造船业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局面,如今中国凭借最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造船方面的发展速度明显更快;其次,海洋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方向,中国在海军建设方面倾注了很大心血,海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最后,与中国相比,韩国不仅造船量少,同时技术革新速度也慢,世界越发青睐技术和经验日益丰富的中国造船业。
韩国汉阳大学教授李正焕日前接受韩国 YTN 电视台采访时表示,随着韩国人工成本上升等原因,集装箱船、散货船等订单都被中国拿走。特别是中国造船业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提升了在低附加值船舶制造方面的优势。韩国目前重点制造的是高附加值的液化天然气船,在这方面韩国仍有技术优势。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静 本报记者 陈子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