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 " 假期
" 人从众 " 模式刷爆朋友圈
你可能是出行大军的亿分之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新闻里看你
或是宅家的 " 葛优瘫 " 深度患者
再次解锁了附近的美食外卖
和玩手机的各种躺姿
假期结束了
好困,不想上班
好累,不想学习
懒洋洋的
怎么度过节后综合征
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睡眠紊乱
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
甚至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焦虑等
这就是患上了 " 节后综合征 "
" 节后综合征 " 是什么
假期期间
人们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约束
难免熬夜、暴饮暴食
而睡眠、饮食规律一旦被打乱
便可能出现疲乏倦怠、情绪焦虑
积食、便秘、泄泻、全身酸楚不适等症状
本病是可防可控的
假期预防是关键
切忌假期熬夜、暴饮暴食、情绪波动大
做好日常防护很重要
日常调理
规律生活 早睡眠
饮食清淡 多喝茶
调整状态 早收心
心情舒畅 降内火
睡前泡脚 促循环
休闲放松 调身心
若已患上节后综合征
不用担心
这里有妙招
小妙招,教你怎样摆脱这 " 麻烦鬼 "
茶饮
1. 山楂麦芽饮
材料:生山楂 25 克,炒麦芽 15 克
做法:将生山楂与炒麦芽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健胃消食、化积导滞的功效,适用于食积不消、腹胀痛、脾虚食少者饮用。
2. 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 10g,菊花 3g
做法:将枸杞子、白菊花同时放入较大的有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 15 分钟后可开始饮用。
功效:可降压降脂,清肝泻火,养阴明目。
药膳
1. 鸡内金白萝卜粥
材料:鸡内金 10 克,白萝卜 50 克,米 100 克
做法:将鸡内金用小火炒至黄褐色,研成细末备用再将粳米入煮粥,待米烂时兑入鸡内金粉,再煮 10 分钟即成。
功效:鸡内金性平味甘,能消积滞、健脾胃;白萝卜能消积化食,两者同用,对饮食积滞很有效。
2. 红莲子红枣炖雪蛤
材料:红枣(去核)10 个,雪蛤 40 克,冰糖适量,红莲子 40 克,高丽参 10 克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加水炖服。
功效:可增强抵抗力、强体质,对于舟车劳顿后引起的体力透支、疲惫等现象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推拿按摩
1. 颈肩痛
取穴:风池穴、肩井穴、合谷穴、后溪穴
手法:提拿颈项部、肩部 10~15 次,按揉风池穴、肩井穴、合谷穴和后溪穴各 3 分钟。提拿颈项部、肩部时,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住颈项部或肩部肌肉,先将其捏住并提起,然后松开,以局部酸痛但能耐受为度。
功效:提拿颈肩部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使局部肌肉放松,缓解疼痛;按揉风池穴、肩井穴、合谷穴和后溪穴四个穴位,疏通经络气血,通经止痛的效果。
2. 腰痛
取穴:委中穴、人中穴、八髎穴
手法:搓腰骶 3~5 分钟,按揉委中穴、人中穴各 3 分钟。搓腰骶时采用坐位,以手掌掌根或小鱼际着力于腰骶两侧皮肤,自上而下进行快速往返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度。
功效:搓腰骶可刺激腰部膀胱经的诸多穴位,如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八髎穴等,起到疏通经络,缓急止痛的作用。
3. 胃脘不适
取穴:中脘、梁门、足三里
手法:按摩腹 5 分钟,拇指按揉中脘穴、梁门穴和足三里穴各 3 分钟。摩腹时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将手掌叠放于上腹部并施加一定压力,以肚脐为中心做环形揉动,动作要缓慢、均匀,以腹内有热感、舒适为宜。
功效:摩腹可起到健运脾胃、理气止痛的作用,按揉中脘穴、梁门穴和足三里穴可起到健胃消食、理气除胀、和胃止痛的作用。
4. 头晕头痛
取穴:百会穴、太阳穴、百劳穴
手法: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指腹揉百会穴,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力道,慢慢放松。如此反复揉按 3 分钟左右,以指下产生酸胀感为佳。用两手的拇指指腹揉按太阳穴,手法操作同百会穴,同样揉按 3 分钟左右。
功效:揉按百会穴、太阳穴、具有醒脑的养生功效,可有效消除疲劳。
5. 疲劳乏力
取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太冲穴
手法:艾灸关元穴和足三里穴各 15 分钟,然后拇指按揉合谷穴和太冲穴各 5 分钟。
功效:关元穴和足三里穴为人体保健强壮要穴,具有固护元气、补肾壮阳、健脾益气的作用,气足则疲倦乏力感可迅速消除。
睡子午觉
中医认为," 子午觉 " 为养生妙道。
午时在上午 11 点到下午 1 点之前,是 " 心经循行的时间 ",休息 30 分钟即可让精力尽快恢复。子时是指晚上 11 点到凌晨 1 点之间,是 " 肝经循行时间 ",晚上 11 点前就寝可以减轻营养消耗,增加肝脏血流量,达到养肝的目的。
情志调养
假期结束后,尽早收心,加强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睡前用温水泡泡脚按摩足底,也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
赶走节后综合征
让你满血复活!
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辑 陈亚 / 审核 鲜晓荻 / 签发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