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10-10
【网观西安】算法,天使还是恶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数字经济时代,算法无处不在,贴心服务用户的衣食住行:打车出行时,算法会规划好接单车辆和行程路线;掌上购物时,软件推荐栏和搜索框会推送感兴趣的商品;刷短视频时,爱看的画面总是不断涌现;才和朋友聊起想喝饮料,转头就在多个 APP 看到饮品推送 ……

然而,在这种 " 私人订制 " 的宠爱之下,也潜藏着用户被 " 读心 "" 监听 " 的恐惧。" 被算法监控的打工人 "" 大数据杀熟 "" 信息茧房 "" 过度娱乐 "" 隐私侵权 " 等一系列被算法 " 算计 " 的社会焦虑,让算法在 " 围困 " 用户的同时,自身也被困在社会的质疑里。

算法,是恶魔还是天使?我们又该以何种态度对待算法?

01

算法 AB 面

数字经济时代,算法的贡献不可否认,其与大数据的绝妙 CP,为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正向效用。

从信息分发到服务到家,从在线教育到工业检测,从疫情溯源到智慧医疗 …… 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因为 " 拥抱算法 ",不断演化出新业态,助推经济社会更加高速智能发展。

就初衷而言,算法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降本增效。比如最贴近日常生活的 " 个性化推荐 ",就是为在信息大爆炸中过滤筛选所需,为企业及个人减负。但在效率至上的 " 直男逻辑 " 下,算法伴生的风险隐患也被广为担忧。

一是信息偏食带来思想分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送,已占互联网信息内容分发的 70% 左右。通过算法推送,公众看到的都是想看,或是算法想让大家看到的,长期 " 偏食 " 这些同质化信息,碎片式阅读代替深度学习,被动接受代替主动选择。

长此以往,会让人们钝化思考鉴别能力,更易陷入自我封闭,形成一个个 " 志同道合 " 的群体圈子,圈里固有观念和喜好被强化,与圈外群体的交流减弱,各群体圈层之间的思想分歧随之加剧,进而增加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

二是流量至上带偏主流价值。随着流量经济成为各大平台商机,算法隐蔽的议程设置,为低俗、虚假、娱乐信息博眼球、挣热度提供便利。比如 " 新黄色新闻 " 泛滥、网络谣言不断、粉丝冲突扩大等等,公共舆论空间屡屡上演 " 劣币驱逐良币 "。

当桃色、暴力、卖惨等不良事件和 " 饭圈 " 等泛娱乐化信息大量充斥网络,不但会冲击社会主流价值取向,还会带偏青少年的是非判断和学习思考,进而阻碍国家和民族的拔节生长。

三是算法 "黑箱" 加剧利益算计。一方面," 黑箱 " 的不透明,让公民的知情权无法保障。用户无法了解算法的决策流程,无法了解算法如何保护和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在此条件下," 大数据杀熟 "" 算法歧视 "" 营销电话轰炸 " 不足为奇。

另一方面," 黑箱 " 的局限性,可能让劳动者权益缺乏保障。比如平台长期以算法机制捆绑指挥外卖员等网约工群体;一些企业利用 " 算法 HR" 监控员工状态,将数据与绩效挂钩,甚至算法认为不合格就 " 炒掉 ",控制欲与 " 暴政 " 可见一斑。

02

破解算法争议

算法本无善恶,天使与恶魔的争议,归根结底是效率与公平之争,是算法背后研发者与使用者的需求博弈。在技术与道德的天平上,算法如何化解争议,祛除 " 算计 "" 魔法 " 的污名?

比如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算法 " 智商 "。算法是大数据时代的硬核竞争力,尽管已在诸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精度、智能和人性化水平仍有很大成长空间。

基于当下局限,我们更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一方面加大深度学习技术开发以提高算法精度,健全用户数据保护与隐私管理技术水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算法安全性和可解释性等方面研究,让算法更智慧、更可靠地服务于经济社会。

比如通过取中与向善,让算法再塑 " 价值观 "。企业平台借助算法增效率、降成本来获取利润无可厚非,但 " 效率至上 " 带来的社会公平争议也在呼唤 " 算法正义 "。

" 冰冷 " 算法背后的责任主体需要有温度,既要通过 " 算法取中 " 平衡企业利益与劳动者权益保障,让算法兼顾社会责任;又要引导 " 算法向善 ",为算法再塑正向价值观,与真善美、正能量伴生。从这一点来说,监管不可或缺。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 3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标志着国家级监管的落地,对信息服务规范、用户权益保护、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为算法规范发展照亮前路,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竞争,净化了网络环境。这也成为算法摘掉污名标签的重要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赋予用户选择的权利,个性化推荐可以选择关闭,把算法开关交到用户手上。这也反映出算法发展之道的终极奥义:以人为本,即凝聚社会共识,让人民做算法的主人。一方面,让算法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做好监督者和使用者,以辩证思维看待算法,让算法 " 人民说了算 " 成为社会共识。

技术是双刃剑,一面服务于人类,一面滋生伦理问题。在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中,算法注定与人们一路同行。天使或恶魔争议的化解,在于加深对算法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引领智能科技更好地创造幸福生活。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深度学习 智慧医疗 阅读 在线教育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