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 " 文化自信 ",让古典诗词 " 活起来 "。连日来,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全国知名昆曲研究专家刘志宏和盐城盐渎昆曲社成员连续走进盐城的小学、中学、大学,开展 " 唐风宋韵活起来 / 昆唱古典诗词进校园 " 系列活动,希望通过古典诗词教学,让学生们领略大美汉语、大雅昆音的神韵,让唐风宋韵在校园里 " 活 " 起来。
现场吟唱!激发学生对昆曲的兴趣
如何让唐风宋韵 " 活 " 起来?如何展示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让古籍里的唐诗宋词具有新时代的存在形式?
10 月 9 日下午,在盐城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班,盐都诗书画社名誉社长、盐渎昆曲社顾问何玲龙介绍,唐诗宋词 " 活起来 " 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赋予唐诗宋词的古典形式以新时代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 旧瓶装新酒 ";二是恢复唐诗宋词的声音表达形式,因为唐诗宋词原本就是唱出来的,并不是纯粹写在纸上的案头文学形式。
" 诗言志,歌永(咏)言。古典诗词的音声表达有‘读诵吟唱’四个层次,无论哪种层次都有‘以声传字’‘以字化乐’的两种形式。" 何玲龙说,由于多种原因," 以字化乐 " 的传统方式几近失传,古典诗词吟诵不再具有唐风宋韵的古雅滋味。但 " 以字化乐 " 的吟唱方式赖昆剧以戏剧演唱得以流传。
当前,昆剧发展势头正盛,最能体现唐风宋韵的雅唱也方兴未艾。这些年,盐渎昆曲社以 " 让古典诗词活起来 " 为项目,已做了一些工作,包括邀请全国知名昆曲专家、学者指导,成立专门的昆曲社,组建唱乐研习班和新曲辞创作队伍,以《碎金词谱》的曲目为基础,在用其乐谱吟唱古典诗词曲的同时,为其乐谱填写新辞等。
现场,盐渎昆曲社的专家们用非遗昆唱法演唱诗词古谱。《关山月》《阳关三叠》《浪淘沙》《一剪梅》,尤其是配以专业身段表演的《牡丹亭 · 游园》【皂罗袍 · 好姐姐】,美不胜收,激起了现场阵阵掌声和喝彩。
盐城市音乐家协会竹笛委员会秘书长、盐渎昆曲社顾问封如楼还带着学生们学习演唱了昆曲《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学生们面对这首耳熟能详的诗词,饶有兴致地一起吟唱,悦耳婉转的歌声回荡在教室。
刘志宏不仅现场示范吟唱《浪淘沙令 · 怀旧》等,还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给学生们普及了昆曲的音乐唱腔等,现场气氛热烈。
盐城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薛佳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听到昆曲演奏,专家老师们以吟唱的形式传达了古诗词的内容与意境,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也加深了我们对昆曲的理解与认同感,激发了学习昆曲的兴趣。"
实施实践!让唐风宋韵 " 活 " 起来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昆唱古典诗词进校园活动并不是浅尝辄止,后续会将昆曲与课本教学结合,并且已经确定了实践学校,通过组建培训班,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逐篇根据古谱谱曲、对教师进行昆唱训练,由教师课堂教学,传播到学生群体。
" 目前全国尚未有此创意,尤其是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应属首举。所以,本项目创意的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让传统文化——古典诗词‘活’起来的价值。" 何玲龙表示。
" 世界在前进,各种艺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一种特有文化,在新时代应当更具有竞争力。" 刘志宏作为昆曲研究专家,这些年,一直在昆曲研究道路上深耕,并努力探寻中国古典诗词的音乐复原路径。
" 这几天,通过昆唱古典诗词进校园活动,我们与当代天之骄子共同领略了昆曲带来的唐风宋韵风采,我们期待与大学生们共同操作具有时代意义的‘让唐风宋韵活起来’的事业,这也是昆曲在盐城地区推行、发展的幸事。" 刘志宏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菲 文 / 摄
(部分图片由成立斌提供)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