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南 2023-10-10
1/5香港人北上过双节,大湾区“巨型城市”雏形初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长假,香港、澳门通往内地的各大口岸均被双向奔赴的客流 " 挤爆 ",显示粤港澳同城化生活趋势日益加强,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高度融合的 " 巨型城市 "。

深圳边防检查总站 10 月 7 日晚发布数据,自 9 月 29 日到 10 月 6 日,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 491.9 万人次,日均 61.4 万人次,是 2019 年同期的 110.7%。其中,入境约 244.1 万人次,出境约 247.8 万人次;查验交通运输工具 16.5 万辆(艘、架、列)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4.7 倍。

在香港,第一财经记者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网站公布的数据统计,长假期间经由陆、水路口岸入境香港的内地访客约为 97.4 万人次,同期出境的香港居民约为 165.26 万人次。由于统计剔除了更可能为长途旅行的机场进出境旅客,该数字应高度接近期间在粤港两地流动的旅客人数。

另据澳门旅游局 10 月 7 日公布的数据,中秋、国庆 8 天假期,澳门各口岸出入境总人次为 460.82 万人次,其中,入境澳门旅客逾 93.14 万人次。

这一盛况,远超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出台的 2019 年之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地穿梭的不只是短期旅游客流,而是包含相当比例的常态化异地工作、求学、养老等人群。完善的制度、便捷的交通,同跨境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互为驱动,使得大湾区内部融合越来越深入,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区域经济专家定义的 " 巨型城市 " 迈进。

北上,南下

作为疫情后深港全面复关以来第一个双节叠加的 " 超级黄金周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掀起了新一波探亲、旅游、购物的出入境热潮,深圳多个口岸创下单日出入境客流纪录。

其中香港公众假期的第一天(9 月 30 日),经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 10.7 万人次,刷新该口岸自 2018 年开通以来的最高历史纪录。而在香港公众假期的最后一天(10 月 2 日),大批此前北上的香港居民集中返港,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人员总数突破 76.1 万人次,为长假期间单日最高。

第一财经记者长假期间走访深圳莲塘、罗湖、皇岗、深圳湾等连通香港的主要陆路口岸发现,过境的旅客人头攒动,其中说粤语从香港入境深圳的客流,明显多于说普通话南下香港的。

一位拖家带口的港客陈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是带家人前来广东度假的,准备花 3 天时间访问深圳和广东其他城市,一边游览购物,一边享受美食。启程前他在社交媒体上查询 " 攻略 ",发现到处都有类似计划的香港人。

与此同时,香港也依然保有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今年国庆,阔别 5 年的香港烟花汇演再次回归,湾仔紫荆花广场的升旗仪式也别有风格,还有维多利亚公园的中秋彩灯会、大坑舞火龙等大型活动,都是吸引内地游客前往打卡的缘由。

据深圳边防检查总站统计数据,长假期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港澳居民占比超过内地居民。以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为例,10 月 1 日国庆节当天,共查验进出管理区人员 4.7 万余人次,其中游客 3.8 万人次,创今年以来查验新高。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港澳人到访内地消费旅游,早就和内地人游玩港澳一样成为普通人的平常选择。其中深圳、珠海由于分别毗邻港澳的地利之便,更是两两在交通、生活上趋向同城化。公共假期只是让这种双向流动更为集中和引人注目。

事实上,自今年2月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港澳游客蜂拥北上早已不是新闻。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7 月 1 日至 8 月 29 日,有超过 900 万人次港人入境深圳,平均下来,相当于每个香港人北上了 1.2 次。其中 8 月份超过 624 万人次,日均超 20 万人次,同期内地游客南下香港 343 万人次。

目前,香港常住人口约 735 万人,如以前述记者统计数据(约 165.26 万人次)测算,长假期间约有超过 1/5 的香港人北上广东过双节。据香港特区政府 7 日公布的数据,8 天共有约 110 万人次内地旅客经各海陆空管制站访港(前述记者统计的约 97.4 万人次剔除了航空旅客)。

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平均每日内地旅客入境约 14 万人次,较 " 五一 " 黄金周高约一成。酒店整体入住率达到 90%,在访港内地旅客当中,约 45% 为过夜旅客。

" 巨型城市 " 雏形

据深圳湾边检站负责人介绍,受深港两地假期时长不同影响,经深圳湾口岸出入境人员在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特点。假期前三日,入境方向以香港居民为主,出境方向则是内地居民居多;10 月 2 日是香港假期最后一天,出现香港居民出境返程叠加内地居民出境高峰,10 月 6 日(内地假期最后一天)则出现内地居民返程入境小高峰。

进一步分析每日数据,记者发现,香港居民经由陆、水路出境人次在 10 月 2 日由前一天的约 21.9 万骤降至约 13.37 万之后,之后 4 天竟呈逐步上升趋势。10 月 3 日~6 日分别约为 13.48 万、14.18 万、14.83 万、18.93 万人次。而 10 月 3 日是香港的工作日,出现这一现象的最可能原因,当为香港籍内地上班族返回内地上班了。

随着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加强,粤港澳三地人员之间的流动,已从旅游探亲、商务往来,拓展到就业创业和教育养老等领域,广东人、香港人、澳门人正在向 " 大湾区人 " 进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内地与港澳各领域交流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如今一系列改革举措已经落地,港澳人士在广东享受到越来越多的 " 市民待遇 "。

就业是促进融合首要的推力。香港特区政府在 2021 年初推出 "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参与企业须以不低于月薪 18000 港元聘请香港毕业生,派驻他们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而港府将向企业发放每人每月 1 万港元津贴,最长发放 18 个月。由于深受市场欢迎,今年 3 月,香港决定恒常化实施该计划。广东省对该计划予以配合支持,对参加计划的香港青年,每月提供最多 2000 元人民币共 18 个月的生活补助。

在支持创业方面,广东建成了 "1+12+N"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优先向港澳青年免费开放,目前已经累计孵化港澳项目 4400 多个;推出了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可贷 50 万元、小微企业最高可贷 500 万元;港澳青年还可以同等享受就业创业补贴补助、报考大湾区内地九市事业单位;在粤就业创业港澳青年可以同等参保、享受待遇,目前已有超 33 万人次港澳居民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

对港澳专业人士而言,珠三角企业庞大的对外投资规模和国际龙头企业的加码布局,在法律、税务等领域催生了可观的专业服务市场,意味着丰富的就业机会。据广东省人社厅介绍,目前在旅游、医疗、建筑规划、教育、律师服务、金融、社工、专利代理 8 个领域,港澳人士可以适用职业资格认可,现有 3200 多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执业。

至于交通方面,分别水陆相接的深港、珠澳两地的交通十分便捷," 轨道上的大湾区 " 已初具雏形,珠江口相继建成虎门大桥、黄埔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等过江通道,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也正加紧建设。

高密度连绵的实体形态和交通网联系,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纽约大湾区、东京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相当的全球 " 巨型城市区域(Mega-City Region)" 之一。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形成以广佛和港深为两大核心区、以若干功能区块为竞争单元、由公交化轨道网络串联和沟通、边界地区增长的 " 两核 + 若干功能区块 " 空间结构,并以命运共同体的方式参与到全球的市场竞争中。

来源 第一财经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香港 深圳 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