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在无锡开启了新的发展周期:2022 年,无锡全市物联网核心产业营业收入 934.5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 4011 亿元,同比增长 16.2%,产业规模占全省比重近 50% ——物联网已成为无锡第一大产业集群。
聚焦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 " 一感两网 " 重点领域,物联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产业集群态势明显,各类创新应用持续涌现,无锡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模式创新、领域应用倒逼技术进步、生态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
新速率
集群发展带动规模跨越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加速形成,正引领带动形成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一批新质生产力。
" 目前,我国每新增的 10 辆汽车中就至少有 1 辆使用了我们的传感器产品。" 龙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致力于 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生产,为客户提供从芯片到传感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董事长殷宗平告诉记者,以汽车燃油蒸汽压力传感器为例,仅 7 月份出货量就达 30 万颗。
产业关口的跨越期逐渐缩短。2012 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仅用四年时间,2016 年就达到了两千亿元,2022 年则达 4011 亿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士介绍,2023 年上半年全市物联网核心产业规模 500.42 亿元,同比增长 8.02%。
无锡物联网集群形成了涵盖芯片、感知、连接、平台、应用与安全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了一批以远景能源、朗新科技、中科微至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
新要素
助力无锡制造迭代升级
在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G 创新实验室,大型机械臂正在进行自动装配作业,智能搬运机器人往返穿梭、运送物料 …… 设备电量、通信状态、运行及生产情况等信息实时显示在综合调度平台大屏幕上。
" 我们的 5G 创新实验室运用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实现各种设备互联‘上云’,涵盖了加工、装配、检测等场景。" 威孚集团总经理助理薛亮介绍,2021 年,公司打造的 5G 创新实验室正式投产,在智能化改造系统全面推广后,生产效率提升了 46%。
这样的场景在无锡的产线、工厂、园区已非新鲜事,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成为无锡先进制造业的一大标签。
从 " 不敢转 "" 不会转 " 到 " 主动转 ",一场涉及千企百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精细 " 雕琢 " 着无锡的产业结构。数据显示,2022 年,全市创建智能制造标杆 1692 个、累计 4708 个,创建绿色制造标杆 114 个、累计 210 个,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增速全省第一。
无锡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重点企业建设面向自身及行业需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雪浪云入选工信部 2023 年国家级 " 双跨 " 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 " 双跨 " 工业互联网平台。
面向国家 " 双碳 " 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以物联网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无锡制造业找到了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最佳路径。
新场景
应用创新驱动产业向新
一项技术和产业能够持续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广泛的生产、生活应用场景上。在物联网应用 " 破圈 " 的进程中,无锡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其被称为物联网第一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物联网正在重构这座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型属性。
今年 3 月,我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在经开区正式投运,形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微循环接驳体系。截至目前,专线运营里程超 150 万公里,接驳 25000 人次,上座率达 50%。半年来,面向短途接驳、物流配送、环卫清扫等实际需求,智能驾驶运营已在无锡街头落地。为了服务车企尽快办证上路测试,无锡还在经开区设立了全国首个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运营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车联网在无锡的场景应用不是单点的 " 盆景 ",而是覆盖了从产品开发、产业化落地、金融服务、审批服务、测试运营全生命周期的 " 风景 "。
据介绍,无锡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全市交通、环保、医疗、安全等 300 余个细分行业。承担车联网(C-V2X)城市级示范应用等国家级重大应用示范项目 23 个,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物联网方向 "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累计获得国家级试点示范称号 28 个。
以产业需求和行业应用为导向,物联网产业链从闭环发展不断向开放化、规模化发展。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内不断渗透,新的技术、新的方向以及新的模式正在无锡加速生成,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应用带来更多新动能。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