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淋巴瘤病程对于来自温州的 63 岁刘阿姨来说如同一个漫长的黑夜,让她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深渊。就在多线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都不能控制淋巴瘤的发展,让其陷入绝望的情况下,刘阿姨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找到了新的希望。
意外发现淋巴瘤,治疗后两次复发
2018 年 12 月,刘阿姨在洗澡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右侧乳腺肿块增大,以及腋下有一个肿块,于是在当地行了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由此开启了漫长的化疗过程。2021 年 2 月,复查发现淋巴瘤第一次复发,其接受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好景不长,在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两年,刘阿姨今年复查时发现淋巴瘤第二次复发。此次她进行了两个疗程的二线方案化疗,但是她的恶心呕吐、腹胀及排便困难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就在刘阿姨的淋巴瘤迅速复发,多线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都不能控制淋巴瘤发展的棘手情况下,按照既往经验,她只有不到半年的生存时间,家人非常着急。经过多方打听,家人了解到目前只有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才有可能使其再次获得缓解的机会。为此,他们从温州赶到南医大二附院血液科,找到施小凤主任。
通过 CAR-T 细胞疗法," 重获新生 "
施小凤解释 CAR-T 细胞疗法是先将患者自体 T 淋巴细胞采集出来,再通过基因转导使 T 淋巴细胞表达嵌合抗原受体,再经过纯化、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使其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靶点进行靶向性治疗。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细胞分离出来,给它们装上一套先进 " 武器 "。然后,再把细胞输回体内,让它们带着 " 狙击枪 " 去有目的地杀伤肿瘤细胞。
入院时刘阿姨很虚弱,当时她皮肤有疱疹,肺炎发烧咳嗽,还有面瘫,小便也解不下来,小腿水肿,只能坐在轮椅上。入院后医生即刻为她做了相关检查,在前期控制好感染的基础上,7 月底进行了淋巴细胞采集术。终于到了 CAR-T 细胞回输的那天,刘阿姨和家人们都早早等在病房,专科护士进行细胞回输。这些装备了优良 " 武器 " 的小小 CAR-T 细胞带给了刘阿姨重生的光明。
因为 CAR-T 细胞回输后需要密切关注她的副反应情况,每天南医大二附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张柳波都要进仓对刘阿姨进行细致的查体及评估,每天关注她的血检结果,在经历了种种风险后,刘阿姨的血象逐步恢复正常。经过两个月种种艰辛和疾病的起伏,在医护人员和刘阿姨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看到了希望。现在刘阿姨的恶心呕吐、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有明显好转,她的家人也松了口气。刘阿姨从入院时郁郁寡欢,到后来每天自己下床和医护人员分享她的心情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的脸上也出现了许久未见的笑容。现在刘阿姨已经出院回家调养身体了。
施小凤介绍,刘阿姨使用的是针对淋巴瘤表面的 CD19 靶点的 CarT 细胞。" 除淋巴瘤之外,针对不同靶点,CarT 细胞可治疗骨髓瘤、髓系白血病等疾病。"
通讯员 顾颐菲 现代快报 + 记者 任红娟
通讯员供图
(校对 许元华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