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 / 摄 / 视频拍摄并制作
金秋十月,大地染金,冰城处处丰收盛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露芳颜。通过学习浙江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工程经验,哈尔滨 " 和美乡村 " 开启了蝶变之旅: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村庄脱颖而出,乡村生态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乡愁乡韵浓起来。
" 千万工程 " 一张蓝图绘到底,哈尔滨掌握了开启绿水青山的 " 金钥匙 ",奋力谱写一幅 " 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 " 村美人和的冰城画卷。
" 青山民宿 " 引客来,农家院变 " 聚宝盆 "
10 月 13 日上午,哈尔滨市学习浙江 " 千万工程 " 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首站,来到通河县凤山镇青山村。刚一进村,铁锅炖鱼、吊炉烧烤香气扑面而来,家家门前酒旗飘扬,来自小园的时令有机菜担起了 " 农家乐 " 主角。
" 每到周末,全村爆满,不提前预订,根本抢不到地方。" 指着村前正在施工的几栋民宅,通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会朋告诉记者,那是 " 青山民宿 " 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投用。
" 青山民宿 " 背靠国家 AAAA 级景区通河铧子山森林公园,距离景区山门只有 3 公里距离,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迎客来。近年来,通河县不断投入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资金,将青山村闲置民房建成民宿群,打造了 " 青山民宿 " 农家乐旅游品牌,开发了餐饮、垂钓、采摘住宿于一体的旅游模式,青山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
方寸之地,巧做文章。为增加乡村旅游特色,青山村积极推进 " 半亩菜园 " 创建,把原本闲置的农家院变成了增收 " 聚宝盆 ",打造了 " 一户一品 "。小浆果、杂粮杂豆、鲜食玉米等特色庭院经济迅速发展,仅此一项,年创收超过 10 万元。
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园特产成了乡亲们发展产业的希望火种,激发出发展庭院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推动着乡村环境迈上新台阶。为了吸引游客来采摘,农家院一家比着一家提颜值、美环境。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硬件设施日益完善,村路两侧栽下垂榆、梧桐、云杉,乡村宜居指数一路攀升。村民们都说,住在村里就是住在景区里,守着天然 " 大氧吧 ",城里给套房子都不换。
乡亲搬进新楼群,奔上产业致富路
走进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村口赫然矗立着两座牌楼:东爱莲、西爱莲。这曾是建国村两个屯的名字,如今,人们用 " 建国小区 " 这个新名字取而代之,村内一片 5 层的住宅楼群拔地而起," 十里八村 " 的乡亲们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乡亲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国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
作为方正县最大的农民新居小区,建国小区门前的公路两侧栽植了两排梧桐树、榆叶梅,夏天老人们在树下纳凉打牌,冬季孩子们到此打雪仗、堆雪人。
建国小区距方正县城 2.5 公里,共有 563 户居民。土地的高度集约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便利,乡村各项产业蓬勃发展。人气最旺的当属 " 美食一条街 ",这是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发展起来的休闲、娱乐、美食、体验、购物一体化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采取 " 支部 + 协会 + 基地 + 农户 " 的方式,带动本村 241 户村民发展棚室、小园果菜种植,各家各户的茄子、豆角、草莓、蓝莓、香瓜、葡萄等都在这里变现,仅此一项,年产值就达 800 余万元。此外,村里的蜂蜜、豆油、富硒大米,都对接上了销路,在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下,家家都成了专业户,全村人均收入达 2 万余元。
方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王殿权告诉记者,未来方正县将继续推广 " 千万工程 " 经验,以规划为基础,通盘考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生态农业、特色美食、花湖美景等旅游资源优势作为发展新动能,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让建国小区 " 上楼 " 的乡亲们都奔上产业致富路。
百年梨园结 " 硕果 ",打造文化新 IP
十月中旬,方正县德善乡育林村的百年梨园基本已经完成收获,但走进村落,仍能感觉到浓浓的 " 梨味 "," 梨香小院 "" 梨花院落 " 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一副匾额,门上都有一副与梨有关的楹联,让人看了就觉得清香扑面,浓郁的梨文化成了乡亲们引客生财的文化新 IP。
别看时近深秋,育林村独具特色的梨文化民居仍旧在红火经营。村民周玉香像往常一样端出特色美食 " 育林鸡蛋羹 " 迎宾,引导游客住进 " 农家乐 "。" 春夏秋三季,我都在本村的农家乐当服务员,每天工资能拿 200 元,看着家乡一天比一天美,我这里比蜜甜。" 周玉香告诉记者,全村吃上 " 旅游饭 " 的乡亲有 168 户,像自己一样的打工人比比皆是。
" 这片梨树园可是我村的‘宝’,是祖辈传下来的财富,更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方正县德善乡党委书记赵林告诉记者,育林村 " 梨文化 " 已有百余年历史,1918 年,方正知事杨步墀亲手栽下梨树,后来发展成梨树园,传承下来的百年梨园如今是方正县知名美景之一。育林村曾被评为省级龙江民居试点村。
念好 " 产业经 ",主打 " 乡愁牌 ",近年来,育林村走上了 " 和美乡村 " 发展之路,做强 " 梨经济 "、做活 " 梨文化 ",成为乡亲们振兴路上的新课题。
为了更好地破题 " 山水育林 " 这篇文章,方正县积极对接 " 清华大学实践支队 " 参与乡村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正式挂牌。村路旁的一块景观石上,记录着三年来参与家乡建设的清华学子姓名,以及他们谋划的乡村田园休闲游发展蓝图。那块 " 我在方正,梨清华不远 " 的指路牌,指引着全村孩子的清华梦。
方正县德善乡相关负责人杨曦说:"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方向,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深远。好生态只是底色,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才是最终目标,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人心和美。"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