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3-10-15
金秋“丰”景美 巴彦高标准农田唱响农丰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王天航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 / 摄 / 视频拍摄并制作

金秋十月,稻田如画。在巴彦县松花江乡的一块高标准农田上,大机械化秋收作业正在进行,良田、良种、良法得到大机械化的助力,乡亲们在迈向 " 现代农业之都 " 的路上,谱就幸福曲,唱响农丰歌。

巴彦 " 天上河 ",孕育 " 稻香国 "

在秋收现场,记者看到多台水稻联合收割机联排推进,在 " 稻海 " 中往来穿梭,金黄的稻谷瞬间堆起 " 小山 "。

巴彦县的这块高标准农田,得益于松花江提水灌溉工程的一条 " 天上河 ",江水通过二级泵站提升 45 米高,自流灌入稻田,孕育出了 10 万亩良田。

" ‘自来水’管线就埋在地下,一扭水龙头就来水,别提多方便了。这样的旱涝保收,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用脚跺一跺结实的田埂,君阳瑞利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民骄傲地说。

巴彦县松花江乡提水灌区工程主干渠长 11 公里、支渠长 23 公里,年可取水量 7693 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灌区沿线生态环境,为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松花江乡的十万亩 " 稻香国 " 只是巴彦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彦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不断筑牢粮食安全 " 压舱石 "。

王利民告诉记者,这片稻田清一色都是边长宽千米的 " 大方田 ",有利于管水控肥,更便于大机械作业,是丰收高产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的不段延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催生了 " 新农业 ",培育 " 新农人 ",如今在巴彦县,凭借一架无人机,管护几千亩稻田是寻常事。50 岁的农户陈大刚,就凭一人一架无人机管起了 5000 亩地。他说:" 种田大户不但都有无人机,还用上了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带卫星定位,真正实现了‘种地两脚不沾泥’。"

" 五良 " 当家,锚定 " 现代农业之都 "

万亩稻田,一色金黄。王利民用手掬起一捧粮食,籽粒饱满沉甸甸,他的脸上绽开笑容。" 在我们这,稻种是统一的,从育苗插秧、到夏管、收获都有固定规程,乡亲们只需要照着做就行了。" 王利民这也是保持粮食品质统一性的关键。

近年来,王利民的合作社选择种植的全是 " 稻花香 7 号 " 水稻良种,依托优质灌溉,塑造自有品牌,巴彦优质稻米很快畅销江浙沪地区。

为了保障优质稻米品质,今年王利民还引进了鸭稻共作,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田养殖为有机稻米贴上 " 活标签 ",农业生产附加值一年比一年多。

目前,巴彦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29.6 万亩,分布在 6 个乡镇、20 个行政村。黑土地上的新农人将良田与良机、良种、良法、良制配合,形成 " 五良 " 相得益彰的局面,奠定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基础,朝着 " 现代农业之都 " 稳步迈进。

大项目立县," 农头 " 连 " 工尾 "

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延链、增链、强链,深加工是最关键一环。巴彦县松花江乡高标准农田出产的稻米,被源源不断运送到村内的米厂进行加工,粮食不出村就完成了附加值提升。

2018 年,哈尔滨市重点产业项目——黑龙江穰穰满家米业在巴彦县松花江乡建成投用,王利民带领乡亲们种植的优质稻米对接上了 " 工尾 ",迅速实现提档升级,创出了 " 巴彦大米 " 品牌," 小村企 " 很快就开启二期工程建设,并被授予 " 示范加工企业 " 称号。以前按吨卖的粮食,如今,在现代化生产线上华丽转身,装进了精美铁盒、易拉罐,变身成为 " 米砖 ",身价翻了好几番,乡亲们的生产热情越来越高。

近年来,在巴彦县水稻、玉米、大豆 " 三大主粮 " 都建立起了 " 龙头级 " 深加工企业,两头两尾有效地助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十三五 " 以来,巴彦县粮食总产稳定在 32 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 1.6 万元。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 3000 家,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土地托管服务达到 58 万亩。" 十四五 " 开局以来,巴彦县持续依靠沃土资源,扩大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大力发展优势资源,奋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标签

无人机 生态环境 江浙沪 哈尔滨 无人驾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