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10-16
【今西安】谁能想到,这满目狼藉竟是浐河的绿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之前我们写恓惶雁鸣湖的时候,有市民读者在后台留言,建议我们有时间也去雁鸣湖上游的浐河绿道看看——其境况,比雁鸣湖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那之后便一直打算去看看,怎么着浐河绿道也是曾经经常去遛弯的地方,但一段时间,不是因为有事,便是因为身体不便,直到最近才得以成行。

一路走下去,真的是不忍直视,感慨万千。

从万科上游那座桥的西头往上走,便都是机动车禁行的漫步道了,也是纯粹意义上的休闲绿道。刚开始几百米还好,路面平整光洁,路边树茂草密。倒是旁边延伸到河道里的漫步长廊,有四五米的一段上面的塑胶垫层整体消失了。天气一直晴朗还好,像今年这样雨水连绵的天气,那四五米便长期积攒了一摊三五厘米深的水。很多人走到这里,要么踮着脚尖涉水而过,要么就只能原途知返。一对父子,爸爸是背着孩子过去的,一对情侣也随之效仿,男的是抱着女的过去的。

这点小问题,倒是歪打正着地可以衍生出一些温情画面,而且这个廊桥也不是必经之道。再往上走,主路面却已是越来越难走了。

路面上随处可见的裂缝和塌陷,其实都不算是什么事。

四五百米后的一段塌方,成了第一个最大的拦路虎。

路面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完全被土坡上奔涌而下的狼藉掩埋,长度达到二三十米。如果只是黄土也就罢了,因为雨水多,黄土基本都成了泥浆。更刺激感官和影响行走的,是黄土泥浆里裹挟着残砖断瓦和塑料纸烂木头等各种垃圾。

大部分人走到这里,试了试脚,立马沾满两脚泥,摇摇头放弃了继续前行。

不认卯的,硬着头皮,提着裤子,牺牲鞋子,蹚泥而行。

骑车子的可就惨了。

人走的小心翼翼,车轮颠得本蹦跳跳,车头被 " 坑 " 得七扭八歪,最终能人和车子一并过来的,都是狠人。

这段塌方路段,好歹还知道泥浆瓦渣一片狼藉是从哪来的,后面再遇到的几段稀泥路,都不知道怎么就成了稀泥路。

路边没有塌方,没有泥石流,反正,就是好端端的路面莫名其妙不见了,代之以和涨水的河面一个颜色的稀泥浆铺满路面,其视觉狼藉程度虽然略逊于前面的塌方路段,但行走的难度指数,却增加了无数个量级。塌方路段小心仔细点的话,好歹还能找到落脚点,而这段稀泥路,压根就没有落脚点,只能指望天晴晒干。

能好好晴上一天的话倒是能晒干,但是稍微下一点雨,又会回归稀泥路。这要是持续到冬天,可就不是能干不能干的问题了,而是绝对的冰溜子路。

路旁被扔着的两辆共享单车见证着这周而复始不知道已经多久。虽然扔车者的素质需要批评,但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他们走到这里时的无奈和愤怒。

直到西康铁路桥下,这样的稀泥路,不是一段,而是好几段。走上几百米,就能遇到一段,都不知道何以至此。长度短则十数米,长则近百米。

如果路面的问题还可以归结为 " 天灾 ",道路配套设施的损毁,则完全就是人祸了。

绿道的西边,每隔几十米就立有漂亮的太阳能路灯,但是,很多路灯都惨遭 " 斩首 ",顶上的太阳能面板,不见了踪影。

更有甚者,很多路灯不但没了太阳能板,连灯都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一根水泥杆。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更惨的是,有的路灯被连根放倒,太阳能面板和灯头都不见踪影,只留一个杆子,恓惶难受地掩埋在荒草之中。

以上,只是浐河绿道一段路上看到的一些局部镜头。窥一斑而知全豹,折射的是这条曾经的网红路,一直以来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健身路,在维护管理方面的长期缺失。

塌方应该有一段时间了,一段又一段泥浆的存在也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为何迟迟不见清理?

至于一杆又一杆被损毁的路灯,显然是遭遇了人为破坏(盗窃),显然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被破坏成这个样子。前面没能及时处置,后面,难免愈演愈烈。

浐河绿道虽然不是什么交通要道,但任何一条路的修建,投入的都是财力和精力,承载的都是功能和愿景,展示的都是文明和形象。这样一条千疮百孔满眼狼藉的浐河绿道,显然和以上的诸多初衷,都已经全不相符了。

三五年前的时候,这段浐河绿道完全就是河边的一条郊野道路,没有硬化的土路藏在河边原下,人迹罕至,倒是以自然的姿态悠然自得地存在着。现在,这路既然修成了现代化的时尚绿道,如果再任其如当年的土路一样人工生自行损人为毁(土路也没有啥人为可毁的),怕是既辜负了曾经,又浪费了投入,还不合于时宜。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万科 泥石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