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多年的杜小洲,因涉嫌受贿罪,近期被依法逮捕。至此,包括龙兴元、贾小良等,陕西今年至少有 4 位省属国企正职高管被查。
他们所在企业,或是陕西相关产业领域的 " 领头羊 ",或担负区域资源调配的重大使命。
作为公司的 " 掌舵者 ",他们或是企业当年崛起的功勋,或操盘数百亿资金,但最终都未能守住初心 ……
眼下,全国层面国企反腐浪潮此起彼伏,陕西亦力度空前。
反腐工作任重道远,尤其国企腐败存在 " 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强 " 等诸多特征,但从近期反腐种种迹象来看,趋严态势越发明显。
01
4 位正职高管先后被查
10 月 13 日,最高检公布消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小洲涉嫌受贿罪,被依法逮捕。此时,距离杜小洲退休已有一年之久。
2023 年以来,省属国企中,陕西落马的正职高管已至少有 4 位之多。
2013 年,杜小洲开始担任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此后,直到 2022 年退休,他历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
据陕西纪监委通报,杜小洲先后收受 16 名管理对象所送财物,共计 138.1 万元,并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同样今年退休后被查的,还有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兴元。
交大毕业后进入秦川机床,从基础技术员干起,几年之内便获得了单位的重视,经举荐深造学习——龙兴元可谓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2001 年,39 岁的龙兴元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秦川机床的董事长,并成功带领企业走出市场化转型的迷茫期,成为陕西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国企。
此时的龙兴元可谓秦川机床的功勋人物,但也渐生骄横之气,曾在上任时向省政府要求:高度集权以及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由他提名才能担任。
然而,曾在上任时向省政府要求 "高度集权以及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由他提名才能担任 " 的龙兴元,却退休一年多后,被曝落马,不禁让人唏嘘。
另外两名被查的省管国企高管,也有相似之处——陕西移民(脱贫)搬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臧文举、陕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贾小良。
前者是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主体,后者是陕西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融资平台,均操盘数百亿资金。
贾小良在陕西保障房公司任总经理一职至少 8 年之久,臧文举 2019 年 1 月任陕西移民搬迁集团董事长。
且两人均是从政府机关干部调任省属国企正职,于履职生涯而言,本是一次再展抱负的难得机会,最终分别在今年 8 月和 9 月被查,落得相似结局。
02
全国:反腐浪潮此起彼伏
不止陕西,全国范围内,各地也正在掀起国企反腐的新风暴。
央企层面,8 月 10 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的国企反腐 " 半年成绩单 " 中,中管企业主动投案 214 人,其中,中管企业党组(党委)管理干部就有 13 人。
报道显示,上半年国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查办的党组(党委)管理干部留置案件中," 一把手 " 占四成以上。
而各省在国企反腐领域,今年也频频发力。
1 月,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宋同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其时,已经 74 岁。
4 月,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因操纵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层层敛财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7 月,山西文旅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专职董事王建平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
上海作为国企重镇,今年以来,医药、交通、建筑、传媒等行业多个国企负责人落马,其中不乏多个大型集团的高管。
此外,在云南省,总资产达 7852.34 亿的云南建投集团,从集团公司到旗下子公司,存在塌方式腐败现象,涉案人数众多。甚至《中国纪检监察》在 2023 年第 9 期中,专门以云南省开展警示教育的实践探索为样本,进行警示教育。
新一轮的国企反腐风暴还在继续。
在 8 月中央纪委官网的一篇文章中分析国企腐败问题时指出:国有企业经营投资活动,链条长、层级多、幅度广、规模大," 靠企吃企 " 问题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强,既恶化企业政治生态,又极大损害企业利益。
国企反腐,任重道远。
03
陕西反腐 " 两端发力 "
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尤其经历三年疫情之后,社会对国企的重要性普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因此,保障国企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国企腐败频发之下,从中央到地方对国企监管更加重视。
年初,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将国有企业列为反腐败重点领域强化部署,要求紧盯重大项目、物资采购、并购重组、国企混改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从各地不断查处的腐败案例,可以看出,监管力度在持续增加。
如湖南出台 7 项相关制度,规范国资国企 " 一把手 " 权力运行,其中《关于省纪委监委与省属企业出资人、监管部门加强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办法》明确省纪委监委会同各出资人、监管部门,建立定期会商、协同部署、信息通报等机制。
尽管如此,随着国资国企的改革的深化,国企重组并购,国资央企领域,资金、资源、权利越发集中," 靠企吃企 "、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依然易发多发,反腐败形势严峻复杂。
就陕西而言,国企改革推进之下,国资的体量、规模不断扩大。陕西国资委公布的信息显示,1 月至 8 月,陕西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14 万亿元,利润总额 532.4 亿元。
与此同时,陕西对国资国企的腐败治理,也在强化。
2023 年 2 月,陕西省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完善事前监管制度、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等制度,形成全面加强省属企业监管的 "1+N" 制度体系。
同时,陕西省纪委监委建立全省行贿人信息库并动态管理在库企业和个人信息,实行动态台账管理,在高压惩治受贿犯罪的同时,强化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和处理,在受贿、行贿两方面,两端同时发力。
眼下,陕西新一轮国企改革已经启动。
根据《陕西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 — 2025 年)》,陕西要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
显然,国资国企的腐败问题,依旧是确保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图 / 引汉济渭官微、秦风网、视觉中国
来源 / 镐京笔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