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10-18
【今西安】5项金鸡提名!这部陕西电影凭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0 月 15 日,第 36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提名名单公布。其中,影片《拨浪鼓咚咚响》一举揽下了最佳儿童片、最佳导演处女作、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等 5 项提名,这部陕西清涧县的首部院线电影,俨然成为黑马一般的存在。

▲《拨浪鼓咚咚响》获得金鸡奖 5 项提名

而在此之前,《拨浪鼓咚咚响》已经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斩获了多个奖项,包括 "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奖 "" 北京电影节优秀制作中项目奖 "" 洛杉矶好莱坞亚洲电影节最佳演员奖 " 等等,可谓名声在外。

当然,获得提名并不代表最终一定能获奖。但能在象征中国电影界最权威、最专业的金鸡奖拿到这么多提名,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影片质量的过硬以及其在业内所获的认可。《拨浪鼓咚咚响》,这部从导演到主演再到群演全是土生土长的清涧人,甚至连一位专业演员都没有,全 " 素人 " 出演的电影,能得到金鸡奖如此青睐,它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今年 2 月,《拨浪鼓咚咚响》全国上映时,坊间对其的评论是 " 一部披着故事片外衣的纪录片 "。

这个评价究竟是褒多于贬还是贬多于褒见仁见智,但它确实反映出了《拨浪鼓咚咚响》的最大看点——丝毫不掺水的真实。

▲《拨浪鼓咚咚响》海报

两位主演——扮演 " 苟仁 " 的惠王军和扮演 " 毛豆 " 的白泽泽,前者的本职工作是出租车司机,后者是个普通的农村小学生。两人穿着皱皱巴巴的军大衣和沾满油渍污秽的旧棉袄、操着一口陕北方言全素颜飙戏," 毛豆 " 甚至还动辄拖着鼻涕上镜;拍摄地全程都在清涧,没有什么高端大气的奢华布景也没有上档次的影视城,全片的背景只有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空旷的、灰扑扑的、不加任何滤镜的荒野。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拨浪鼓咚咚响》是一部纪录片,也确实没错。因为它实在是太真实了,虽然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但让人看起来却觉得它比现实还真实,让人能切身感受到:电影中讲述的故事,在现实中是完全可能发生的。

▲《拨浪鼓咚咚响》导演白志强

这或许和《拨浪鼓咚咚响》的导演白志强是拍纪录片出身有关,此前,他的代表作如《道情》《边走边唱》《声命》等,都是清一色的纪录电影。而事实上,白志强起初也曾有过把《拨浪鼓咚咚响》拍成纪录片的打算,但到头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 " 不想让那些孩子在长大之后,又在电影里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

白导口中的 " 那些孩子 ",是中国一个有着近千万人口的群体,他们的共同名字叫:留守儿童。

所谓 " 留守儿童 ",是指 " 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8 月 18 日北京举行的 "2023 年乡村教育发展论坛 " 发布的《2023 年乡村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22 年,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 902 万人。

▲《拨浪鼓咚咚响》中的留守儿童毛豆(白泽泽饰)

《拨浪鼓咚咚响》的主角之一毛豆,就是个典型的 " 留守儿童 "。

毛豆刚出生不过 100 天,他的妈妈就因为嫌弃家里太穷,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而他的爸爸一直在神木,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妻子,这一走就是两年。

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毛豆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孩子,天天打架闹事,熊孩子标配。终于有一天闯了祸:为了去神木找爸爸,他偷偷钻进了卖货郎苟仁货车的后备箱,结果不小心点燃了里面的爆竹,虽然人和车最后都没事,但满满一车价值近 5000 元的货物瞬间毁于一旦。

毛豆自幼没见过母亲,父亲常年在外地,相依为命的奶奶此时也已经去世,村长把毛豆教训了一通,但也拿不出钱赔偿。无奈的苟仁只能让毛豆上了自己的车,去神木找他爸爸索赔。而毛豆在车上也不安分,摘下挂在车顶的拨浪鼓反复把玩,又让苟仁把他骂了一顿。

▲苟仁(惠王军饰)和毛豆在车上

苟仁原本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几年前,他的儿子得了重病,苟仁好不容易凑齐的救命钱却被一个朋友骗走了。后来,苟仁的儿子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去,妻子也离家出走。此后这段时间里,苟仁一直在四处寻找骗他钱的那个朋友,下决心要跟他同归于尽。而毛豆玩坏的那个拨浪鼓,正是苟仁儿子留下的唯一遗物,是他看得最重的东西。

苟仁和毛豆,一个要找害死儿子的朋友,一个要找爸爸。两人的内心深处所追寻的其实是同一种东西——亲情。电影的最后,毛豆没找到爸爸,苟仁也没能报仇,但他们却实现了 " 找到失落已久的亲情 " 的目标——一路上,两人彼此看清了对方藏在偏执之下的温暖,逐渐放下了戒备,最终成为了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 " 父子 "。

这就是《拨浪鼓咚咚响》给我们讲述的故事。

《拨浪鼓咚咚响》上映以来,外界对其的评价普遍聚焦于 " 真实 " 二字。但实际上,电影虽然 " 源于生活 ",但它终究没做到 " 高于生活 ",现实中的 " 留守儿童 " 们,他们面临的困境远比毛豆残酷,甚至绝望。

▲《拨浪鼓咚咚响》拍摄现场

对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没有游戏,没有零食,也没有玩具。他们从一出生开始,所面对的就是艰难的生活,他们过早地走入了成人世界,付出的代价则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 " 童真 "。

纪录片《加一》讲述了一个叫 " 加一 " 的小女孩的故事:" 加一 " 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以及幼小的弟弟。于是,作为姐姐的加一成了顶梁柱一般的存在。镜头中,她熟练地生火、做饭、洗碗、洗衣服、放牛、割草、采野菜、照顾弟弟和老人 ...... 你很难想象得到,她才只有 7 岁而已。

村里人提到 " 加一 ",都是不吝赞美之词,说她 " 懂事 "、" 能干 "、" 孝敬老人 "...... 但是这些赞美的背后,却是一种巨大的无奈——面对现实,除了 " 能干 " 提前成熟起来,他们别无选择。

▲《加一》海报

而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加一》所反映的,固然是现实,却并非普遍现象。并不是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做到像加一一样 " 懂事 "、" 能干 ",更多地,我们所看到的反而是这样的新闻:

2012 年,一个 12 岁的单亲留守儿童因为日常琐事,竟连续杀害了表弟、表妹和姑妈;

2015 年,一留守儿童砍杀 73 岁老妇,抢走 700 余元现金;

2015 年,三个十多岁的留守儿童,将一位值班的女老师打死,抢走了其手机和 2000 多元;

2017 年,多名留守女童被曝光长期遭到宿管老师的性侵。

上述案例中,有的留守儿童是犯罪者,有的则是受害者。而他们成为悲剧主角的根源,都是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长期缺席,既没有人教育他们不能侵害别人,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怎样不被别人侵害。

相比之下,毛豆是幸运的,至少他得到了来自他人的爱——尽管这爱意并非源于亲生父母。

《拨浪鼓咚咚响》上映之后,得到了业内的诸多好评,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甚至一个专业演员都没有,圈子里却有黄渤、周迅、李冰冰、黄晓明、李现、刘昊然、白宇、马伊琍、姚晨诸多大咖纷纷发文为其 " 打 call",理由就是因为它 " 值得被看见 "。豆瓣上也给出了 7.4 的评分,在小制作的片子中可谓抢眼。

▲众多明星推荐《拨浪鼓咚咚响》

确实,在此之前," 留守儿童 " 一直是中国电影很少涉及的一个领域。《拨浪鼓咚咚响》的上映,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块空白。

然而,《拨浪鼓咚咚响》做到了叫好,却没能叫座。上映一周后,票房才艰难突破了 100 万,排片率不到 1%,上座率只有可怜的 0.4%,一个月的总票房还不到 200 万。" 拨浪鼓 " 终究没能 " 响 " 起来,被一众所谓 " 大制作 " 的吵闹声淹没,似乎暗合了广大留守儿童始终处在社会视角的盲区、不被看见的命运。

幸运的是:《拨浪鼓咚咚响》最后没有被埋没,它进入了金鸡奖的入围名单,并且一下就获得了 5 项提名,无论最后能获得几个奖项——哪怕一个奖都没拿到,它至少也已经做到了被主流的视野所看到,而这或许就是帮助留守儿童们获得社会关注,并进一步解决他们困境的绝佳机会。

要想彻底改变某种现象会很难,但只要有人愿意关注,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金鸡奖 中国电影 导演 陕西 陕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