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小梁(化名)因为网络刷单被骗 13 万元。为了尽快拿回被骗的钱,他通过网络搜索,不经意间进入了一家法律咨询服务公司的网页,并根据页面提示留下了个人信息。没想到,本想找人维权的他再次受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
维权路上再遇骗局
据了解,在留下信息后不一会儿,该公司业务员小张(化名)便联系了小梁,声称自己专门办理网络诈骗案件。小梁向小张简单说明了被骗经过,提供了之前的网页链接、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材料。
" 这是典型的网络诈骗!" 审核完材料,小张 " 好心 " 提醒小梁这是电诈的常见套路," 根据您提供的资料,我公司技术部门已经查询到网站运营者的身份信息,幸好他们还没有跑路,所以您这个案子我们目前可以受理。"" 那我被骗的钱可以追回来吗?" 小梁急切地问道。" 后期将由法务与运营者协商,协商不成的话,我们还有黑客技术、法院诉讼等多种途径,绝对可以帮您把钱追回来。" 小张的确定回复,让小梁重新燃起了讨回损失的希望。
" 这边需要您先缴纳 1599 元‘建档费’,然后由法务负责追讨被骗款,后续维权的一切费用都由公司垫付。" 小张话锋一转,与小梁谈起了缴费问题。被骗过一次的小梁有些警惕,开始纠结要不要付款。
小张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不仅出示了工作证件、公司营业执照、对公账户等一大堆书面材料,还承诺 3-15 个工作日内必定追回钱款。小梁的内心开始动摇:" 这家公司看起来好像挺正规的,况且对骗子进行技术调查确实需要付出一些成本,只要能拿回被骗的钱,这点费用付就付了吧。" 于是,他支付了所谓的 " 建档费 ",并签订了法律咨询电子合同。
苦等无果才知被骗
后来,小张将名为 " 法务小陈 " 的微信号推送给小梁,满心期待的小梁每天都在跟踪维权进展。一开始," 法务小陈 " 还积极回复小梁,先是称公司的技术团队已经锁定平台信息,法务团队收集到了更多违法犯罪线索,正在向对方交涉、施压。后来又称,已经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正在等待开庭。然而,十天半个月过去了,事情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而 " 法务小陈 " 也变得越来越敷衍,最后干脆不再回复消息。心力交瘁的小梁终于意识到,自己好像又被骗了。
姑苏法院经审理查明,2020 年 9 月至 12 月期间,何某某、丁某某、段某某注册成立多家所谓的法律咨询服务公司,通过在网络上投放法律咨询广告获取被害人联系方式,再由招募的业务员电话、微信联系被害人,虚构公司有专业技术和法务团队、可以在短期内通过谈判协商、技术核查、法律诉讼等途径为被害人挽回损失的事实。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骗取 " 建档费 "" 咨询费 "。随后,业务员将丁某某使用的微信号、QQ 号推送给被害人,谎称公司安排了专门的法务人员对接后续追讨事宜,实际由丁某某冒充 " 法务 " 与被害人周旋,达到拖延时间、占有被害人钱款的目的。公司运营期间共实际诈骗被害人 587 名,诈骗金额共计 90.7 万余元。
法院认为,三名被告人在明知公司无法提供法律帮助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被害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收取 " 建档费 "" 咨询费 " 等名目实施诈骗,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且系电信网络诈骗。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退赃退赔、悔罪表现,最终判决对三名被告人分别处以七年六个月至十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人民币八万至十八万不等的罚金,责令退出诈骗赃款。8 名业务员也均被判处刑罚,判决现已生效。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晓安
(校对 李凯波 编辑 邵倩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