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记者从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10 月 13 日至 15 日,国家消防救援局第七届全国消防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在山东济南举行,哈尔滨支队特勤大队搜救犬站集训队勇夺团体比分第一名,训导员刘明竹获得箱体搜救科目第一名,而他的 " 无言战友 ",只有 2 岁大的搜救犬 " 刺钉 " 首次参加全国比武,就以 2 分 17 秒找到全部 5 名箱体中被困人员的出色成绩,一跃成为新 " 犬王 "。
20 个箱体中藏进 5 个人
还有烧鸡、罐头、鞋子等 " 干扰物 "
18 日中午,记者电话连线了还在济南等候参加后续比武竞赛的训导员刘明竹,他向记者介绍了冠军犬 " 刺钉 " 的情况,自己也没有想到,首次出战全国大赛的 " 刺钉 " 竟不负众望,一举夺魁。
" 箱体搜救科目的比赛是非常严格的,训导员只能在比武场上喊两个字‘搜’和‘来’,想不到我的‘刺钉’发挥得非常出色,将平时苦训备战的水平完全表现出来了!" 刘明竹说,箱体搜救科目是这次全国消防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中最先 " 开战 " 的项目,由 1 名训导员指挥 1 只搜救犬,在室内摆放的 20 个搜救箱体中排除干扰,要在最短时间内从中搜出被困的活人目标。
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困难重重,这 20 个箱体道具每间隔 3 米摆放一个,搜救箱体里面除了藏着 " 被困人员 " 之外,还放进去了烧鸡熟食、牛肉罐头以及用过的鞋子、衣服等生活用品,这些带有不同气味的 " 干扰物 " 用来 " 迷惑 " 搜救犬,还有的箱体是空箱子。该科目考察的是搜救犬对人体气味的辨别和反应,使搜救犬能够在灾害现场第一时间搜索到被困人员并及时示警。
为了缓解第一次参加大赛的 " 刺钉 " 的紧张情绪,上场前,刘明竹像往常训练一样,蹲下身子用手轻轻在它前胸拍了两下,这是他们表达互相信任和鼓励的 " 小动作 ",将 " 刺钉 " 的斗志激发了出来。
" 搜!" 刘明竹一声令下,犹如发令枪一般," 刺钉 " 像离弦之箭冲向任务搜索区,兴奋的它仅几秒钟就发现了第一个有 " 被困人员 " 的铁皮箱,当场果断示警,紧接着,5 名藏在 20 个箱体里面由助训员扮演的被困者相继被全部找到。" 来!" 当刘明竹发出第二个指令后," 刺钉 " 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终点线,最终以 2 分 17 秒的成绩圆满完成任务。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第二名仅用时 2 分 18 秒,仅差一秒," 刺钉 " 勇夺全国冠军。
一眼相中高傲不羁的它
名字差点儿叫 " 刺头儿 "
" 刺钉 " 是一只雄性的马里努阿犬,夺冠时它只有 2 岁大,说起与 " 刺钉 " 的结缘,刘明竹兴奋得像打开了 " 话匣子 "。
1 年半前,刘明竹和同事去警犬训练基地挑犬,别的犬见了人都上前去 " 黏糊 ",转圈围着咬人裤腿,唯独当时只有五六个月大的它,站在角落里高昂着头,一动不动。这副高傲的个性,一下子吸引了刘明竹,作为搜救犬训导员,他深知这样的犬不容易被驯服,但就是很有 " 眼缘 ",自己偏偏喜欢,于是他选了它。
为啥取名叫 " 刺钉 "?刘明竹笑了," 还不是因为它的个性太特了嘛,起初想给它起名叫‘刺头儿’,又觉得不太好听,后来我联想到有一种训练器材刺钉,觉得挺符合它的个性,所以就叫它‘刺钉’了!"
从嗷嗷待哺的幼犬,训练成为一头优秀的搜救犬可不简单,在这朝夕相处的 1 年半多的时间里,一天最长达 10 多个小时都待在一起训练和生活,人与犬之间不断进行磨合,从慢慢接纳到配合默契,这份特殊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中。
" 其实它也是个孩子,你得像家人一般去对待它 ",刘明竹告诉记者,他的 " 取胜法宝 " 就是多陪伴,平时陪它一起玩耍,买好吃的牛肉干、火腿肠激励它,还得给它洗澡、梳毛," 训练场上我们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平日里要像待自己孩子一样 "。但是,孩子哭闹可以问原因,犬却不会说话,自己只能反复去琢磨直到最后问题解决。
有时赶上 " 刺钉 " 心情不好,做动作不愿配合,他的办法就是暂时先放下训练,陪它玩上一会儿,喂点它爱吃的零食去哄它开心。有时 " 刺钉 " 也会耍赖偷懒,连最基本的动作任务都做错,这时刘明竹大声吼它,它也会撒个娇,低下头走到跟前去挠挠他的腿,用可怜的小眼神看着刘明竹。
既是训导员又当 " 铲屎官 "
" 三字真诀 " 拿捏搜救犬
一声声口令,一个个动作,千万次的重复,训练生活紧张而忙碌,"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这是消防搜救犬训导员平时工作的真实写照,伤痛、疲惫、孤独伴随着他们,当别人休息了,他们当起 " 铲屎官 " 打扫犬舍卫生,每时每刻陪在犬身边,俨然成了暖心的 " 奶爸 ",在悉心陪伴下,搜救犬正茁壮成长。
搜救犬在地震、建筑物倒塌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事故中,能够通过现场留存的信息搜索并判定受困者位置,是救援行动中的 " 制胜法宝 "。训导员根据每条搜救犬的性格特点、技能特长等因犬施训,开展箱体搜索、野外搜索等科目训练,不断提高陌生地域、未知条件下搜救犬的搜救能力和耐力,提升人犬结合的默契度,有效生成战斗力,这个过程中," 蓝朋友 " 和 " 汪汪队 " 的感情也在日益增进。
刘明竹说,驯犬跟教育孩子是一样的,需要付出很多的耐心与细心。训练出一头优秀的搜救犬,这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艰辛让人难以想象。秘笈是这份 " 三字真诀 ":一是与 " 食 " 俱进,训导员亲自精心喂养,根据训练强度搞好 " 小灶叫餐 ",始终保证营养丰富。二是指 " 梳 " 达理,训导员要学习搜救犬的穴位分布和按摩手法,定期为犬梳理犬毛、按摩身体,帮助清洁身体。三是事 " 伴 " 功倍,加强日常陪伴,让搜救犬在嬉戏玩耍中强化服从意识,增进彼此的信任和依赖。
在外地集训备战半年多
妻子怀孕生产也不在身边
今年 3 月初,按照上级命令,刘明竹随总队备战第七届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集训队远赴云南昆明开展训练。他怕 " 刺钉 " 水土不服,吃不惯影响训练效果,就特意从哈尔滨带上它平时常吃的 " 狗粮 ",以保证营养。
在集训队出发前,他的妻子已怀有身孕,独自一人在家中照看 3 岁半的女儿并待产。集训期间,为了抢抓训练进度,刘明竹一心扑在训练场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备战过程中,为比武竞赛打下坚实基础。从集训开始至妻子预产期来临,他未向组织提出请假回家探望等任何要求,每次的产检都是妻子独自完成。
6 月 27 日晚上 9 点多,刘明竹的妻子突然身感不适,腹部剧痛的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要生了,而丈夫刘明竹远在 3700 多公里外的昆明,她独自一人前往医院,当时情况危急,被医护人员立即推进产房,直到孩子顺利诞下后,才给丈夫打了电话报平安。为了不干扰正常的集训秩序,孩子出生后,刘明竹也未向集训队提出回到哈尔滨护理妻子和孩子的要求,直到在领导和战友的一再要求下,他后来才购买了返回哈尔滨的飞机票。
刘明竹说,身披一身 " 火焰蓝 ",便选择了忠诚与无悔,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争分夺秒地刻苦训练,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只是辛苦了媳妇和家人。通过这次全国大比武,充分展现了队伍集训的成果,期待 " 刺钉 "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希望未来,搜救 " 神犬 " 们初长成,助力冰城 " 火焰蓝 " 遂行艰巨的救援任务。
(图片由哈尔滨市消防支队提供)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张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