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吉利,迎来一波 " 小爆发 "。
西安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 年 1-8 月西安吉利汽车产量达到 15.8 万辆。
数字似乎并不耀眼,但其同比增长 97.2%、产值同比增长 113.5% 的态势,却让人侧目相看。
在西安比亚迪、陕汽强势增长的背景下,吉利起势,意义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常州、合肥、广州等新能源汽车强市,均实现了多品牌合力发展格局。西安若能构建比亚迪和吉利双龙头引领发展格局,通过吉利汽车引入吉利相关配套企业,尤其是超算平台、车载芯片等前瞻性产业布局,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之都,将有更坚强保证!
01
吉利起势:
今年冲劲儿 " 挺猛的 "
不能不说,这两年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非常惊艳。去年在营收同比增幅高达 45.6% 之后,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达到 43.9%,就在刚刚过去的 9 月,其刷新了销量纪录,超过 17 万辆。
市场上的走强,自然反哺了吉利在研发、生产上的投入。
而从吉利的全国布局看,对西安可谓情有独钟:
西安吉利是吉利汽车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产品最高端、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 4.0 工厂,作为典型范本,入选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成功案例。
在这个生产车间内,886 个焊接机器人同时工作,自动焊接,即使关灯也能正常运行,是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智能 " 黑灯工厂 "。
▲焊装车间总拼工位。图源:西安经开
为打造第一流的生产效能,吉利将其全部的 " 技能点 ",都点在了西安工厂。
去年 9 月,西安吉利建成 52 兆的超级光伏电站,年节约标准煤 5800 余吨,并于次月获得国内整车企业的首个 " 零碳工厂 " 认证。
与之相对应,吉利最高端的车型星越 LHiF 油电混动、星越 LHiP 插电混动等,便交由西安工厂生产。
▲焊装车间总拼工位。图源:西安发布
有了这些还不够。
去年 11 月,吉利与奔驰合作,全球唯一奔驰 smart 基地又落地西安,填补了陕西合资车型的空白。今年 9 月 13 日,国内锂矿巨头天齐锂业牵手 smart,进一步拓展了 smart 未来的发展空间。
这样一来,西安吉利的强势崛起,有望成为西安新能源汽车 " 增量 " 的有力支撑。
02
比亚迪:
西安两项目将 " 比翼齐飞 "
回看西安今年 1-8 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数据,除吉利之外,陕汽、比亚迪同样增速亮眼。
其中,陕汽 1-8 月整车产量 10.36 万辆,同比增长 36.4%。特别是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暴增 561%。8 月份销量,同比增长更是达到惊人的 1332%,令业界侧目。
比亚迪在体量最大情况下,产量达到 52.7 万辆,也创造了同比增长 18.3% 的成绩。
▲陕汽重卡。图源:西安经开
不过,更令人振奋的,还在未来。
备受关注的总投资达 130 亿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项目,将呈现为草堂与集贤两个项目的 " 比翼齐飞 "。
今年 9 月,草堂项目已经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电动总成、电机、齿轮、电控、电源、制动器等核心零部件。等到 10 月底满产后,其将新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能 40 万套 / 年,预计年产值 900 亿元,带动就业 1.3 万人。
另一方面,集贤项目也如期推进,接近尾声。其将生产电机、电动总成、制动器总成、天窗总成、高压电气、多媒体、气囊等零部件。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 400 亿元,新增就业岗位 3 万个。
待到新项目今年全部建成后,西安比亚迪将成为其首个年产破 100 万辆的超级工厂。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扩产项目(草堂)。图源:西安高新
与此同时,本月进行施工总承包招标的草堂工业区修建铁路专用线项目,将引线至比亚迪四期厂西侧,承担草堂工业区整车、零配件及高新产业园相关企业产品的运输任务,借此将能够更便捷地将比亚迪汽车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至中亚。
正如《网观西安》刊发《去中亚,重大利好》一文中所阐述的:目前仍以燃油车为主的欧亚内陆市场,对接领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西安,如若彻底打通 " 供需 " 两端,将点燃超乎想象的 " 爆炸性 " 效应。
比亚迪四期的拓局、草堂工业区专线的规划,显然都是这一构想的伏笔。拒绝 " 内卷 ",而是大步走出去,西安新能源汽车,或将成为国产品牌 " 出海 " 的关键力量。
03
西安策略:
围绕龙头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问题来了,西安新能源汽车的大好态势,是怎么实现的?
有一项至关重要:抢抓风口,引进龙头。
西安动作很快。
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哪一年?2010 年。西安首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比亚迪新能源产业基地开工于哪一年?2009 年。
西安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力度有多大?看出台政策的密度就知道了。
仅 2018 年,就出台了《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 年)》《西安市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2018-2025 年)》和《关于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三个文件。今年发布的《2023 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再度明确,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超过 8500 亿元。
然而,仅仅聚焦汽车行业本身,还是不够的。
在新能源风口之下,西安还加大招商,引进龙头,聚集了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法士特、航天民芯、特锐德等一批新能源和先进制造龙头企业。以新能源汽车 " 心脏 " 的动力电池为例,西安现有动力电池项目总产能超过 60GWH,坐拥全国最大电池生产基地。
可以说,正是引进了涵盖汽车电子、零配件、动力电池等关键环节的一众龙头,西安才能构建 " 研发设计 - 核心零部件 - 整车制造 - 汽车后市场服务 " 的完整产业链条。也因为地基坚实,陕汽、西安比亚迪、西安吉利才能加大投入,成就近年的 " 惊艳起飞 "。
▲法士特。图源:西安高新
同时,源于这些龙头企业入驻的 " 成功样板 ",极大增强了西安招商的说服力。
前不久,作为国内第四家登陆港交所的新能源车企,零跑汽车与西安亲密互动。最具关注度的,便是西安市市长叶牛平会见零跑汽车总裁吴宝军一行。双方表示,要加强汽车产业链合作,推动合作项目早日落地。换句话说,零跑,或将成为西安新能源汽车的 " 新势力 "。
事实上,以更大力度招商引资,也是西安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
面对上海、深圳、合肥等汽车制造强市," 后起之秀 " 的西安,还面临品牌较少、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体系水平不高的短板。《第一财经》报道显示,目前陕西有主要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 126 家,其中为新能源汽车生产配套的企业很少,尚不及长三角、珠三角一个中心城市的体量。
▲图源:西安发布
有观察者指出,围绕新能源汽车 " 第一城 " 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去年产量登顶之后,未来 3 到 5 年,才是西安实现 " 换道超车 " 的重要 " 窗口期 "。
因此,西安需要强化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积极招引整车上下游配套企业,上游布局锂电正负极材料、汽车电子等高价值环节,下游布局汽车电池回收、高压充电桩等后服务市场," 以整带零 " 协调发展。化 " 比亚迪单核模式 " 为比亚迪与吉利双龙头带动,乃至诸多品牌集群发力,便能打开一片广阔天地。
来源 / 网观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