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2 年 12 月 21 日收购北京籍上市公司新兴装备(002933)之后,我们一直关切长安汇通的进一步动作。
最新消息是,6 月 28 日,新兴装备发布公告,公司拟与中信建投资管公司和长安汇通私募等共同出资设立 " 陕西汇盈润信兴秦基金 ",基金总规模为 10 亿元,将集中投资于军工科技,并兼顾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在合伙企业信息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出资 1.3 亿元,创下陕西 " 借二级收购撬动一级投资 " 的首例,更因陕财投(19%)和西财金(20%)的出资,上演 " 国资体系 " 与 " 财政体系 " 的再度联袂,构成 " 陕西国资版投行思维 " 的最新进化。
01
微观视野:上市公司寄望 " 整合扩容 "
在一文中可知,长安汇通在 " 军工指数 " 的市场低点拿下了 " 非常理想 " 的标的。
面对这家中国军机挂架和随动系统的关键供应商,我们当时纪录的数据是:2015 年至 2020 年间,营收从 2.5 亿元成长至 3.19 亿元,同期年均净利润超过 1 亿元;没有银行负债,整体负债率不足 20%;截止 2022 年半年报,账面现金 4.8 亿元,其他流动资产中理财产品达 4.7 亿元。
但很多人会注意到,依托 " 小单品 " 的新兴装备,在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发生了亏损。其中 2021 年度亏损 184 万,2022 年放大到 5777 万元。
面对这一现象,上市公司解释称,目前收入来源以军品为主,军方严格按照军费开支计划进行采购,行业不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同时新型号产品定型及合同签订受最终用户需求影响,尚未实现批量交付,公司正经历新旧产品交替的转型阵痛期。
面对这一阶段性挑战,长安汇报设置了显著的 " 防滑垫 "。如新兴装备转让方已承诺:2023 年— 2025 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2.4 亿元,且 2023 年不能为负值,如果达不到承诺数的 90%,转让方将进行差额补偿,无疑显示出原大股东对 " 转型阵痛之后迎来业绩反转 " 的信心。但事实上,2023 年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营收增长 16%,并实现了 500 余万的利润总额。
结合如上变化,长安汇通 " 需要从小单品尽快升级至多生孩子好打架 " 的早期预期获得顺利推进。有统计数据显示,搭建 " 并购基金 ",已经是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主流行为。
如上图所示,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动力更足,如 5000 亿以上市值仅有两例,30 至 50 亿市值区间涉及上市公司数量 67 个(新兴装备最新市值为 34 亿元),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数量和上市公司市值区间呈现正态分布规律。
这就意味着,新兴装备寄望此次搭建主攻 PE 的并购基金,已集中锁定两大目标。
其一是延续军工领域进行整合:并购基金将以军工为核心投资阵地,围绕新兴装备优势主业的协同深度,进一步扩大在军品领域的盈利能力。
其二是探索新兴领域积极扩容:并购基金兼顾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无疑亦是风口,2022 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产业并购基金行业分布中,电子信息排名第 1(39 宗)。
站在二级市场的角度,长安汇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上市公司注入新动能,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是本次搭建并购基金的显著特点。
02
中观视野:隐现 " 国资财政 " 联动信号
10 亿并购基金的出资方非常有特点。在我们看来,充分调动中省市投行资本,是长安汇通打通 " 一二级联动 " 的重要基石。
首先出现的主角是 " 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这已是其第二次与长安汇通联合出手。
在 2021 年 9 月,双方共同设立了 " 陕西汇盈润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 2 亿元。作为中信建投最重要的基金主体," 建投资本 " 入陕只有 3 例,其中 2 支均是与中铁集团发起的地产类项目,靶向资本市场的只有长安汇通 1 例。在汇盈润信多宗投资中,欧卡智能、欧中材料 2 家陕西本土公司分别脱胎于西工大及西北有色院。
" 央企入陕 " 不是本文陈述的重点,我们关切在于 " 省内投行资本 " 正在谋求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施战略协同,因为在 10 亿并购基金中,出现了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的名字,其协同目标都清晰指向了陕西优势产业。
以省一级引导基金为例:截至 2022 年底,陕西省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超过 280 亿元,均锁定 24 条重点产业链。其 2023 年度新增的 9 支子基金(84 亿元)亦被引导至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
研究发现,这是省财政与省国资的再度联手。2023 年 4 月,一支名为 " 陕西光子强链 " 的基金获得注册,1 亿规模中长安汇通占比 39.5%,陕财投占比为 15%。
以市一级创新基金为例:截止 2023 年一季度,西安创新基金已完成投资的 206 个项目中,集中于西安的达 178 个,其中投向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六大支柱产业项目达到 172 个。
▲图:创新基金投资图谱
面对国资与财政的联动,一个更显著的视角是长安汇通日益吸引了许多 " 地市小个子 " 的协作。
如 2022 年 4 月注册的 " 汇通开源智合 " 基金," 未央城建 " 出资了 6000 万元(20%),2022 年 7 月注册的 " 商洛汇泓新兴 " 基金," 商洛城建 " 出资了 4000 万元(20%),在更早期的 " 汇创上市后备 " 基金中,榆煤基金、榆阳国资等均有出资。而这些 " 地市小个子 " 兼具当地国资或财政色彩,已经形成了星星之火的迹象。
03
宏观视野:投行思维进化至 " 汇通模式 "
其实,前几年很多读者没有看懂长安汇通,因为 " 把阶段性任务联系在一起 " 需要耐心。而行至今日,长安汇通的战略意图已经足够清晰,那就是——围绕陕西国资结构调整,走出国资版投行思维的 " 陕西模式 ",而这个 " 陕西模式 " 具体有两方面构成。
第一大脉络是:" 紧盯国资结构调整 "。
从长安汇通成立起,迅速接到了 " 两网融合 "、" 校企剥离 " 等阶段性任务,但仔细看来,其每一次主动出手,都遵循着 " 陕西国资结构调整 " 的暗线。
例如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焦点之战是支持千亿国企 " 陕建股份 "(600248)整体上市,在力保 6 号国企做强主业的同时,亦实现了上市公司从 30 亿市值至 200 亿市值的蜕变。
例如推动能源产业升级:明星案例是长安汇通联手 AIC(建信金融)设立第 1 支 " 陕西国企结构调整股权投资基金,并以 10 亿元支持 " 陕西水电 " 加注光伏建设。
例如助力链主回归主业:重要节点是从接盘 " 秦川机床 "(000837)必须剥离的类金融资产,最终协助其从保壳行至再融资(13 亿元),并有望继续冲击高端工业母机。
依此逻辑梳理的名单很长,氢能产业基金、后备企业基金、参与宝钛股份(600456)定增等,都能看出 " 陕西国资结构调整 " 的强烈意图。
第二大脉络是:" 刷新国资投行工具 "。
长安汇通负责人向金融棒棒糖表示,在长期的观察中,他们发现陕西 " 投行思维 " 主要集中于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即便在一级市场投资中," 一少一多一小 " 的显著特征下,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国资投行思维的履职空间。
所谓 " 一少 ",是介入奕斯伟此种能够改变区域产业格局的大项目相对较少。所谓 " 一多 ",即投资民营科创主体社会资本主体数量非常多。所谓 " 一小 ",即围绕秦创原等科转项目单笔投资金额普遍在百万元级别。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长安汇通显然想走出差异化。例如借助国资 " 能够调动大资本 " 的优势与民营投资主体主动错配," 为陕西引入下一个奕斯伟 ";例如将单体公司上市预期放到重点产业链角度投资,不与民营资本抢夺 Pre-IPO," 时间上可以更耐心一些 ";例如通过对科转 " 统筹群体 " 的深度介入," 将早期投资规模提升至千万级别 "。
▲图:陕西近 3 年新增上市公司(含过会)
所属科创板主题行业
作为金融棒棒糖研究的结论,长安汇通本次 " 先二级后一级 "、" 并购优势产业注入上市公司 " 的路径,在陕西国资运营领域尚属首次。
事实上,我们对并购预期是非常看好的。
如上图所示,陕西近 3 年新增 26 家(含过会)上市公司中很多都涉及军工领域,其中 27% 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1% 属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8% 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新兴装备拟投领域(军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重合度高达 70%!
对于本轮次 " 投行思维进化论 ",我们将长期关注。
来源 / 西安金融棒棒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