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3-10-27
想看北大荒版画的,这个艺术文献展不要错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文 / 摄 / 视频拍摄

为弘扬北大荒精神,传承北大荒版画,普及和推广黑龙江本土文化品牌,由黑龙江省美术馆策划举办的 "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黑龙江省美术馆馆藏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北大荒版画艺术文献展 " 于 10 月 24 日至 11 月 30 日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展出。

展览共展出 60 余件黑龙江省美术馆收藏的版画作品,分为五个作品展区和相关文献展区,依据时间顺序向观众展示北大荒版画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期间,在形成、发展、壮大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品风格概貌,为龙江观众提供一个回顾北大荒版画早期发展历程的展示平台。

以 " 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运动 " 为时代背景,以 " 火热的屯垦戍边生活 " 为创作母题,独创北大荒版画的 " 油印套色木刻 " 技术系统,产生一大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木版画作品。

作为我国三大版画流派之一," 北大荒版画 " 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业已形成辨识度极高的地域性群体版画风格样式,更为当时我国的美术界示范了一种群体版画创作的组织模式,刺激并带动黑龙江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版画创作群体的形成。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间,北大荒版画第一代创作者组织实施数十次针对版画创作的辅导班,培植和发展多个地区的版画创作力量。当代黑龙江版画中的大庆版画、阿城版画、鸡西版画、大兴安岭版画、庆安版画等创作群体都曾经受到第一代北大荒版画作者的亲临指导。目前,北大荒版画群体仍然作为黑龙江垦区的主导版画创作力量持续发展。

观众在欣赏北大荒版画。

王兰、杨家斌等合作 《朱德视察北大荒》 木版

20 世纪 80 年代初

王兰等五人合作 《董必武视察北大荒》 木版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李亿平 《王震将军在北大荒》 木版 1983

开拓期的北大荒版画

张作良 《粮满仓》 木版 1959

晁楣 《黑土草原》 木版 1960

张路 《晨曦》 丝网版(根据原作复制) 1960

张作良 《林海新歌》 木版 1962

20 世纪 70 年代的 " 北大荒版画 "

郝伯义 《阳光下》 木版 1971

杜鸿年 《山林之歌》 木版 1974

李璞 《垦荒新曲》 木版 1974

袁耕 《激战前期》 木版 1974

张朝阳 《冰凌花开》 木版 1975

张祯麒 《黑土早春》 木版 1976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的 " 北大荒版画 "

李亿平 《冰江暖流》 木版 1980

周祁 张洪驯 《早航》 木版 1981

刘荣彦 《追花》 木版 1981

郝伯义 《初踏疆原》 木版 1983

徐楞 《班车》 木版 1983

于承佑 《话致富》 木版 1983

回看屯垦戌边

周胜华 《围垦新歌》 木版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方振年 ( 方元之子 ) 《光照人间》 木版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李斌 《欢迎战友》 木版 20 世纪 80 年代初

赵仁 刘英海 《麦子熟了》 木版 20 世纪 70 年代

编辑 于秋莹

值班主编 李溪

相关标签

文献 黑龙江 艺术 大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