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 " 东方宝石 "。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但到了 20 世纪七十年代,朱鹮濒临灭绝。10 月 27 日,由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江苏省林业局、浙江省林业局主办,盐城市林业局、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承办的 " ‘鹮’归自然,人鸟和谐 " 朱鹮野化放归活动,在江苏盐城国家级珍贵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 " 保护区 ")举办。来自浙江德清的 20 只 " 鸟中国宝 " 朱鹮在盐城滨海湿地正式放归自然。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朱鹮首次在中国东部沿海湿地放飞,是重现朱鹮历史分布区、扩大朱鹮野生种群的又一重要阶段。
△世界朱鹮历史分布示意图
从 7 到 9000+
" 国宝 " 朱鹮见证生态环境变迁
朱鹮呈中等体型,羽色白里透红,且雌雄同形同色,颈项上有很多长矛状羽毛,形成羽冠,耸立时十分夺目。在地上行走时,羽冠随风飘动,非常潇洒动人。
1981 年,中国科学院专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了当时世界上仅存的 7 只野生朱鹮。
此后,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朱鹮的数量大幅增长,逐步恢复它的历史分布地,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保护计划。经过 40 多年的保护,朱鹮种群数量已经扩展到目前的 9000 余只,朱鹮分布范围逐步向历史分布区扩展。
我国东部沿海海岸湿地是朱鹮历史分布区,在盐城沿海湿地开展重引入,是填补朱鹮保护空白。
据了解,国内外已野化的朱鹮种群均不具备迁徙能力。重建朱鹮迁徙种群是中国朱鹮保护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如何恢复朱鹮局部迁移习性,并最终重建迁徙种群是朱鹮保护今后工作重点,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
为重新引入并保护好朱鹮这一濒危物种,经国家林草局批复,2023 年,江苏从浙江德清引进了 20 只朱鹮,在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化放归。保护区还编制了《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朱鹮野化放归项目实施方案》。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海岸带保护区,地处江苏中部沿海滩涂。地理条件独特,具有大面积的滩涂湿地和稻田等人工湿地,是目前太平洋西海岸面积最大、最为原生态的天然湿地之一,被誉为 " 动物的天堂、鸟类的王国、物种的基因库、天然的博物馆 ",有利于朱鹮野外生存繁衍。
△繁殖期的朱鹮
三个多月野化训练
由内陆生境向滨海生境的尝试
恢复朱鹮种群最重要的就是恢复野外朱鹮种群的数量,为了提高朱鹮野外放归的效果,保护区也是做足了各项准备工作。
经专家认证后,在保护区中实验区内塔建了高达 18 米 1200 平方米的野化放飞训练网笼和 3 间隔离笼舍,训练网笼内构建水汶连通,通过自然潮汐,营造沿海滩涂潮间带水位的变化形成滩涂湿地。同时,依靠海水带进水生动物,培育适宜朱鹮的食物。
网笼里,建有土坡、树木、滩涂、沼泽、灌丛、草地、沟渠等,营造朱鹮各种栖息生境和防撞措施。在北京林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的老师指导下,开展朱鹮隔离检疫、滩涂食物的转换试验、行为监测和佩戴背负式北斗定位跟踪器、飞行能力训练等各项工作。通过对朱鹮粪便取样、病毒和细菌分离鉴定显示未发现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
经过三个多月的野化训练,朱鹮已适应沙蚕等 6 种滩涂食物和海水浴,经专家对朱鹮野外生存能力评估,满足野化放归条件。
这次野化放归是朱鹮的习性由内陆生境向滨海生境的尝试。盐城珍禽保护区建立起全国第一个盐沼生境野化基地,能够更好地推进朱鹮研究和野化工作,填补目前世界研究和野化空白。
在盐城滨海湿地建立一个可以自然繁育和自我维持的野外种群 , 受潮汐和伴生物种迁徙的影响,能在东部沿海滩涂湿地朱鹮迁徙种群,是朱鹮野化放归的最终目的。
下一步,保护区将营造栖息地,提供朱鹮的食物保障,加大对朱鹮放飞后的监测和管理,在重要栖息地安装监控和野外巡护等手段进行持续监测,提高社会对朱鹮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随着朱鹮回归自然,盐城的 " 四宝 " 诞生了:丹顶鹤、勺嘴鹬、麋鹿和朱鹮,它们呼唤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美好生态,这将是江苏一张新的亮丽的生态名片。
通讯员 庹祖权 现代快报 + 记者 卢河燕
(通讯员 供图 校对 许元华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