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秋莹 文 / 视频拍摄 图片由王建昭提供
10 月 29 日 21 时 39 分,随着指挥大师捷杰耶夫手中牙签在空中定格,在加演一曲、3 次返场后,哈尔滨音乐厅响起了持续三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全体观众几乎都站立起来为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喝彩。
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这对 " 黄金组合 " 对国内古典乐迷来说再熟悉不过。作为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剧院之一,拥有 240 年历史的马林斯基剧院曾是许多杰作的世界首演地,其交响乐团比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名团历史更为悠久,柏辽兹、瓦格纳、汉斯 · 冯 · 彪罗、柴可夫斯基、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大师都曾指挥过这支俄罗斯天团。自从捷杰耶夫掌舵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马林斯基剧院逐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了最佳 " 黄金时期 "。作为音乐之城哈尔滨的 " 老朋友 ",捷杰耶夫曾在 2016 年和 2017 年连续两年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来哈,不仅带来了马林斯基版歌剧《战争与和平》的中国首演,更在第二届中俄文化交流周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隔六年后,瓦莱里 · 捷杰耶夫再次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回到哈尔滨,用 " 牙签 " 掀起了一场顶级音乐风暴。《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揭开了当晚演出的序幕,这首组曲兼具戏剧性与抒情性的音乐,变幻多彩的旋律与复杂多样的节奏以及华丽的配器,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随后上演的《b 小调第六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 " 奇笔 "。在这部作品中,悲观的、巨大的第一乐章,与另外两个短得多的、反讽的二、三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完美演绎,将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想要表达的 " 沉思和抒情的音乐占主导地位 " 展现地淋漓尽致。
短暂的中场休息后,具有百年历史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各声部首席受邀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 98 名乐手组成超百人的大编制乐团,共同奏响了柴可夫斯的经典作品《e 小调第五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在其生命的后期达到了高峰,尤其是第四号、第五号及第六号交响曲,成为了他最优秀的三部交响乐作品,有着 " 悲怆三部曲 " 之称。《e 小调第五交响曲》完成于 1888 年,是 " 三部曲 " 中最为复杂的一部,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对于 " 与命运抗争 " 主题的深刻思考。捷杰耶夫灵动的手指好似每个关节都能传递出不同的情绪,那略有些神经质式的颤抖动作对乐团有着绝对的掌控力,带给冰城观众十分特别的视听音乐享受。
随着《蝙蝠》序曲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展现了澎湃热情的力量翻涌起无限生机,将气氛推向顶峰。乐迷给予的热情掌声,是与捷杰耶夫阔别 6 年后相聚的欣喜,更充满着对未来再次相见的期待,而捷杰耶夫也热情回应:" 我相信很快会与冰城乐迷再见面。"
编辑 于秋莹
值班主编 张跃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