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冯泽雄 记者 高达)近日,苏州完成了全国地级市首例在微创介入技术下的肺动脉瓣置换手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一名先心病女性患者解决了心衰、气促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再次开胸大手术带来的巨大风险。据悉,像这样植入瓣膜,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的数量也仅有百余例。
52 岁的昆山汪阿姨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10 余岁时在外科开胸行法洛四联症矫正术。今年 7 月,汪阿姨因为乏力、四肢痛等症状,确诊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在血液科行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CAR-T 预处理)期间,她突发胸闷呼吸困难。此时,心超的检查发现了肺动脉瓣中重度返流,右房右室增大,右室壁增厚。这是当年法洛四联症矫正手术留下的远期并发症。
血液内科立刻组织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会诊。汪阿姨肺动脉瓣大量返流耐受不了大量补液,导致 CAR-T 无法进行下去,必须进行换瓣手术。但是,由于汪阿姨之前已经做过两次胸科手术,胸腔原来清晰的解剖结构组织已经黏连,而且汪阿姨患有血液疾病,血小板低容易出血,白细胞低容易感染,术后恢复相当困难,通过开胸换瓣膜这一传统的治疗手段来改善返流已不现实。
此时,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蒋廷波教授团队提出了一个方案,可以选择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通过心超辅助确定目标位置,把瓣膜缝到支架里,把支架术前象伞一样收起来,到了目标位置打开。这种手术具有不开刀、恢复快、不停跳、创伤小等优势。此外,蒋廷波教授和惠杰教授商量后,结合汪阿姨的自身情况,更大胆提出了不全麻的方案。血液科高度配合,选择了半量 CAR-T 方案,这种方案对肿瘤的抑制只能维持 3 周,保持血象的稳定。也就是说,留给蒋廷波教授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只有三周!心内科团队立刻安排患者住院,经过一周的仔细评估,10 月 19 日,手术在心内科的导管室内如期进行。
蒋廷波主任带领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团队,在心内导管室及心超室配合下,仅经过右侧股静脉 5.3mm 导管,将装载好的肺动脉瓣膜送到肺动脉预定位置,通过专业操作像伞一样打开瓣膜变成直径 25mm 的筒状结构,替代汪阿姨自身的肺动脉瓣开展工作。术中汪阿姨全程清醒,感觉良好。术后复查心超显示血流动力学稳定,肺动脉瓣返流消失。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整个手术用时约 2.5 小时,术后第二天患者就下床活动,并于术后第 3 天出院继续去血液科做进一步治疗。
蒋廷波教授表示,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对于肺动脉瓣疾病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避免外科开胸治疗的新术式。它在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特点,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图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校对 许元华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