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0 日,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本届论坛将于 11 月 6 日至 8 日期间,首次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举行。
扩容朋友圈,结交 " 新面孔 "
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以 " 科学引领变革,重塑世界韧性 " 为年度主题,来自 25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余位海外顶尖科学家、40 余位中国两院院士、120 余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等 300 余位全球科学家齐聚上海,共赴自创设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场盛会。
本届论坛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 " 朋友圈扩容 ",300 余位参会科学家中将会出现近 100 位 " 新面孔 ",包括世界著名化学家、2018 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藤田诚,被誉为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父 " 的 2012 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米夏埃尔 · 格雷策尔,影响生物工程多方面进步的 2011 年埃尼奖得主古格里 · 斯蒂芬诺伯罗斯等 10 余位顶尖科学家、20 余位资深科学家和 50 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
庞大的青年科学家阵容是本届顶科论坛一大看点。来自五大洲的全球 120 余位青年科学家参会,成为青年科学家新势力的一场集体巡礼。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也努力为全球青年科学家打造学术交流的主场。包括首次线下举办的青年科学家大会,将是本届顶科论坛规模最大的单场活动之一,约 30 位顶尖科学家在内的 150 余位全球科学家参会,探讨青年科学家培养与发展的变革之道。
创新多维度,激发 " 新活力 "
本届论坛将继续着力打造世界顶尖科学家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碳大会等系列论坛,同时安排约 60 场顶尖科学家 " 前沿讲堂 " 学术报告和 70 余场青科 HUB 学术交流。
呼应 " 变革 " 主题,本届顶科论坛在办会形式和议程设置等方面创设多个 " 首次 ",让论坛激发出新活力。
本届论坛首次引入联合主席制。邀请领域内具有顶尖专业水准和享有崇高声望的中外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等在内的科学家,分别担任智能科学大会、碳大会、青年科学家大会、她论坛、天文分论坛、量子分论坛、莫比乌斯论坛、科学 T 大会等论坛的联合主席。
本届论坛首次创设青科 HUB 空间。为了让青年科学家群体拥有充分表达、展示的机会,论坛现场的共享空间将变身青年科学家介绍科研成果、吸引同道探讨的学术空间,也成为让顶尖科学家、全球科研机构和青年科学家互相 " 看见 "、建立联络的合作空间。
本届论坛首次开设线下单人前沿讲堂。57 位顶尖科学家和资深科学家将开展连续 3 天的接力演讲,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智能科学等十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成为星光璀璨的流动学术盛宴。
会址新启用,共襄新盛会
本届论坛将首次在位于临港新片区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召开。通过线上、线下的注册渠道,本届论坛预计将迎来约 5000 人次现场观众。
据介绍,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主要由会议中心和酒店东西两栋塔楼组成。论坛召开期间,会址的会议会展中心及其配套的临港演艺中心、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等将全面启用。会场内还设置了媒体新闻中心,在论坛举办同期向与会记者开放。新闻中心通过设置五大功能区、七项核心配套,为参会的中外记者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
本届论坛将开展立体化、多维度的全媒体传播,推动科普创新。论坛将与主流媒体以融媒体方式广泛传播科学家故事、精彩观点,还将邀请顶尖科学家与科学大 V 合作录制 " 科学家请回答 "" 知识星期肆 " 等科普节目,依托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播出。为推动公众更好地参与和共享科学盛宴,论坛创新公众参与形式,与艺术家共创的多媒体艺术作品 " 全民问顶科——问题加速器 " 已于近日上线,广泛发动公众 " 多提问题,提好问题 "。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5 位新科得主也将亲赴上海出席颁奖典礼,并通过获奖者讲堂、科学圆桌 π、媒体见面会等获奖者专属活动以及部分专题论坛开展学术以及公众交流。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 文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供图 校对 胡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