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神舟十六号 " 博士乘组 " 将按计划返回地球。
10 月 29 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交接仪式,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把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移交给了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汤洪波。
有网友说,中国空间站钥匙交接,仪式感满满。这也意味着 " 博士乘组 " 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任务,要回家了。
还有网友好奇,空间站竟然还有钥匙?
【交钥匙】
空间站钥匙外形接近扳手
10 月 29 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把空间站钥匙交给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汤洪波。汤洪波接过空间站舱门钥匙说," 这是中国空间站的舱门钥匙,在我眼里,它此时此刻就是一根接力棒!"
空间站还有钥匙?没错。空间站和你家的房子、车子一样,也有钥匙,出门的时候需要锁门,回家的时候也需要开门。
" 问天 " 实验舱成功对接之后,航天员陈冬就是用空间站的钥匙打开舱门的,而当初神舟十三号乘组刚刚进空间站的时候,也是翟志刚用钥匙打开了从飞船到节点舱的那道舱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闻新介绍,这把 " 钥匙 " 类似于列车员使用的摇柄,可以协助航天员利用杠杆原理松开舱门上的开关,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以及运送物资时都会用到。" 舱门设置应为机械装置,在舱外压力小,内部压力大的情况下,开舱门时就需要这把‘钥匙’,而且这把‘钥匙’极有可能是一把通用‘钥匙’,适用于空间站中的所有舱门。"
闻新说,这把 " 钥匙 " 和日常中见到的扳手并不同,其重量、材料等要符合空间站的环境要求。用 " 钥匙 " 开舱门可以说是一项 " 绝活 ",尽管不是非常复杂,但在太空环境中操作起来也不方便。
在两个乘组完成交接仪式后,有网友笑称," 这是祖传的扳手 ",而在闻新看来,这正是由一个乘组将这项工作移交给另一个乘组负责," 乘组移交‘钥匙’,其实就是在交接工作,就像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早晚班交接工作情况。"
【驻留 5 个月】
完成 70 项空间实(试)验
从 5 月 30 日开始太空出差,到 10 月 31 日返回地球," 博士乘组 " 在空间站驻留 5 个月。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在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空间应用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 70 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 8 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博导上天," 天宫课堂 " 太空授课
" 我的导师上天了。"
神舟十六号乘组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年轻的载荷专家桂海潮,他也是我国第一位非军人出身的航天员。桂海潮在这次任务中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原来,桂海潮不仅是一位航天员,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教授兼博导,今年才 36 岁。在他 " 出征 " 当天有网友爆料,桂海潮上天前还不忘催学生交论文。如今,他终于要回来了,可以检查论文了。不知道他学生们的压力大不大?
除了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任务期间,神舟十六号乘组还圆满完成了一次 " 天宫课堂 " 太空授课,向广大青少年播下梦想和科学的种子。
将拍摄空间站全构型 " 工作照 "
" 特别要说的是,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这一在地面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为日益凸显的新难题。" 林西强说,为此,神舟十六号乘组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地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在指令长景海鹏的带领下,累计转移物资约 850 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 135 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使空间站物资存放状态、信息管理等焕然一新,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物资管理树立了标杆。
林西强表示,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 " 工作照 "。
现代快报 + 记者 裴诗语 于露 胡玉梅
(校对 胡涛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