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杜宇雷 记者 于露)近日,第三届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简称 RAAM 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现场,南京理工大学发布 " 极限多功能轻量化复杂结构设计与增材制造 " 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学校难成形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通过轻量化结构和多功能化创新设计与增材制造,实现航天部件的 " 一物多用 ",从而达到极限多功能轻量化的目标,实现航天结构部件减重的突破。
△ 会议现场
据了解,航天领域的结构部件具有 " 一克重量半两金 " 的特点,每减重一克都极其困难。本次会议展示的曲面电磁吸波轻量化超结构部件,在实现轻量化结构承载的同时,还具备优异的隐身性能,达到结构隐身的一体化,实现了航天产品的极限多功能轻量化。
△ 曲面电磁吸波轻量化超结构部件(左)
" 一般的晶格是均匀分布的,而眼前看到的黑色晶格非常特殊,属于吸波晶格,吸波能力在国际上非常具有引领性,将不同类型的晶格设计在一起,正是我们擅长的地方。"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婷婷介绍,展示的正是曲面电磁吸波轻量化超结构部件。现代快报记者看到,样件黑色的外壳上布满了弯曲的线条,科技感十足。
" 我们实验室目前努力去解决的难题,就是将卫星做到功能结构一体化 ",刘婷婷介绍,团队面向微小卫星的设计制造进行研发,本次发布的是团队今年刚研发出来的成果。其实,晶格的设计与数学计算密切相关,在巨大的数据量下,快速计算是团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打印在制造上也是一大难点," 我们现在把它打印出来了,并且经过了实践验证。最新测试的加速器计算速度是传统的 49 至 50 倍左右,可减重 72.8%,这些数据在全球应该是引领性的。"
十余位增材制造领域的国内外顶级学者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数十位中青年知名学者为大会带来精彩报告。
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部件上的应用技术和最新发展情况;美国增材制造路线图发起专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David Bourell 教授介绍了增材制造尼龙的力学性能的可靠性;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院士讲解了基于增材制造的拓扑优化轻量化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王国庆院士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和产品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
会议报告涵盖了增材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中外学术思想、观点、成果的碰撞,有助于产生众多新思想、新观念,让参会人员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直呼过瘾。
据了解,RAAM 国际会议由南京理工大学发起创立并举办,旨在构建一个增材制造(3D 打印)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助力中外顶级学者的学术对话,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互通互鉴,以凝聚全球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增材制造的创新、发展和应用。
(通讯员供图 校对 李凯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