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王亚静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深圳欢乐谷过山车 " 雪域雄鹰 " 项目发生车辆碰撞事故 4 天后,母公司华侨城被三部门联合约谈。
三部门要求华侨城举一反三,对下属的游乐园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和整改。据悉,深圳欢乐谷已于 10 月 28 日起暂缓开园。
这已经不是欢乐谷第一次出现事故,此前还有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导致数名游客死亡事件发生。如今,深圳欢乐谷车辆碰撞事故再次引发游客对欢乐谷设备维保方面的质疑,欢乐谷的品牌形象难免遭受冲击。
这也让背后的华侨城站上风口浪尖。就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当天晚上,恰逢华侨城发布 2023 年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企业出现了超 33 亿元的巨额亏损。
在资本市场,投资者也不无担忧。事故发生后的首个交易日起,华侨城股价连续下跌。Wind 数据显示,10 月 30 日 -11 月 2 日,华侨城 A 分别收跌 1.89%、0.55%、0.28%、0.55%。
在刚过去的万圣节,按往年的惯例,欢乐谷或会迎来一段热闹的入园高峰期,如今却徒留一片冷寂。
1、安全事故频发,被批事故信息上报不准确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微消息,10 月 31 日,针对深圳华侨城欢乐谷旅游公司过山车车辆碰撞事故,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务院国资委联合约谈华侨城。
此时距离安全事故发生刚刚过去 4 天时间。
10 月 27 日下午 6 点半左右,深圳欢乐谷过山车 " 雪域雄鹰 " 项目发生车辆碰撞事故。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因深圳欢乐谷与官方通报受伤人数存在明显差异,曾致使质疑声四起。
10 月 27 日,深圳欢乐谷官微指出 " 造成 8 人受伤 ",目前已送往医院治疗。
(图 / 深圳欢乐谷官微)
10 月 29 日,深圳市南山区委(区政府)官方微博 " 创新南山 " 通报此事故时提及,三家医院共接诊 28 人,其中 11 人经检查无碍后自行离开。目前,4 人因颅脑损伤、骨盆骨折等伤情,在 ICU 观察救治。
(图 / 深圳市南山区委(区政府)官方微博 " 创新南山 ")
10 月 30 日凌晨,华侨城发布公告仅提及," 截至目前,共有 17 名游客继续留院治疗或观察 ",对于 28 人入院检查信息只字未提。
(图 / 华侨城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部门约谈华侨城时,明确指出其存在安全管理不善、风险防控不力、事故信息上报不准确等问题。约谈要求,华侨城对下属的游乐园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和整改。
(图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微)
实际上,这并不是华侨城主题公园第一次发生安全事故。
2010 年,深圳市盐田区委区政府在东部华侨城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深圳东部华侨城大侠谷 " 太空迷航 " 项目发生安全事故,造成 6 人死亡,10 人受伤。
此外,据新京报报道,2018 年 11 月,深圳欢乐谷 " 欢乐干线 " 突发两车相撞事故,导致 2 人受伤。另据新华社报道,2021 年,北京欢乐谷海洋馆内一高空游乐设施 " 飞鲨战队 " 发生故障,致多名儿童被倒挂在高空。
对于任何主题乐园来说,安全是第一要务,若无法保证游客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
2、行业竞争激烈,欢乐谷 " 不欢乐 "
此次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华侨城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
长期以来,华侨城的经营模式是 " 地产 + 文旅 " 并行。其中,欢乐谷是华侨城文旅业务中最知名的品牌,承载着推动文旅业务发展的重任。
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欢乐谷本已面临着激烈竞争,与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珠海横琴长隆海洋王国等一众主题乐园的厮杀正酣,而欢乐谷落于下风。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2 年,上海迪士尼客流量高达 530 万人次,长隆旗下客流量最高的珠海横琴长隆海洋王国为 440 万人次,欢乐谷客流量最高的北京欢乐谷仅有 374 万人次。
(图 / 智研咨询)
11 月 1 日,「子弹财经」在携程查询发现,上海迪士尼成人与儿童门票已售 65 万 +,北京环球影城的成人、儿童门票已售 45 万 +,珠海横琴长隆海洋王国的门票销量 34 万 +,而北京欢乐谷门票累计销售只有 5.3 万 +,各主题公园之间的差距由此可窥一二。
(图 / 携程)
而展现在财报中的数据则更为直观。迪士尼公布的 2023 财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迪士尼实现总收入 676.57 亿美元,同比增长 8.13%。
(图 / Wind)
环球影城母公司康卡斯特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 财年前三季度,其主题公园营收约 65.76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21%。
在前三季度财报中,华侨城并未披露文旅业务收入的具体数据。但 2023 年中期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其旅游综合业务实现收入 103.06 亿元,同比下滑 2.30%。
(图 / 华侨城 2023 年中期财报)
而此次安全事故,对欢乐谷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
近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3)》显示,全球主题公园总体恢复,但各地区复苏并不均衡,其中,北美恢复最快、亚太恢复速度偏慢。
市场恢复之际,如何尽快抓住游客、提升业绩是所有主题乐园分秒必争之事。此时此刻,安全事故的发生势必对欢乐谷的形象造成一定影响,闭园检查所造成的损失也会逐步反映到业绩之中。
10 月 28 日,深圳欢乐谷官微发布消息称,10 月 28 日 -29 日闭园两天,开展全园安全大检查。
不过,11 月 1 日,「子弹财经」在深圳欢乐谷工作人员处了解到," 公园今天不开放,开园时间另行公告 "。
错过万圣节之后,圣诞节、元旦、春节也将相继到来,这些节日往往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时点,而深圳欢乐谷是否还能赶上这些狂欢节日尤未可知。
3、业绩承压,净利巨亏 33 亿
欢乐谷能否获得更多市场,对华侨城至关重要,毕竟企业已经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10 月 27 日,华侨城发布 2023 年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华侨城实现营收 317.60 亿元,同比增长 8.47%;归母净利润亏损 33.47 亿元,同比下跌 2728.12%,利润由盈转亏。
(图 / 华侨城三季度财报)
对此,华侨城解释是为适应市场环境、加快销售去化,公司对部分房地产项目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带来部分价值折损。另外,因联营公司亏损导致投资收益减少、其他收益减少、财务费用增加等其他因素也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其中,2023 年 1-9 月,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高达 23.60 亿元,同比上升 3406%。
华侨城表示,这主要是为适应市场环境、加快销售去化,公司对部分房地产项目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带来部分价值折损所致。
那么,华侨城为何出现如此高额的资产价值折损?这就不得不提及,华侨城曾为拓储,不惜高价抢地,甚至有多宗 " 地王 "。
据「子弹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 6 月,华侨城力挫保利、越秀、龙湖,以 20.14 亿元斩获佛山禅城奇槎片区一宗宅地,折合楼面价 18256 元 /㎡,创奇槎楼面价新高。
2021 年 9 月,华侨城以 31.89 亿元摘取东莞高埗镇一宗土地,剔除配建面积,折合楼面价约 15779 元 /㎡,成为高埗史上成交单价最高的商住地块;2020 年 7 月,华侨城经过 232 轮竞价,以 50.01 亿元竞得上海浦东新区唐镇 " 地王 ",成交楼面价 4.42 万元 /㎡,刷新唐镇楼面单价。
其次,华侨城的土地过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使得土储面临减值风险。财报显示,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华侨城累计土储 42 宗。其中,近 20 宗土地位于襄阳、章丘、淄博、即墨、丽江、湛江、茂名等三四线城市。
众所周知,自 2021 年下半年以来,地产进入下行通道,市场至今低温运行。克而瑞数据显示,1-10 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 45634.6 亿元,同比降低 12.8%,年内累计业绩降幅继续扩大,楼市复苏动能不足。
而三四线城市下滑更为明显。中指院数据显示,10 月,三四线代表城市成交量同比下降 33.64%,降幅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的 9.81%、15.62%。
身处其中,华侨城自然也难逃影响。1-9 月,华侨城地产业务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 318.9 亿元,同比减少 26%。
市场下行,若想促进销售,企业自然只得以价换量。其次,销售不畅也致使土储资产价值不可避免地出现折损。若市场未见起色,未来不排除华侨城继续计提资产减值的可能性。
地产、文旅双双受挫之后,华侨城如何收拾这一地鸡毛,着实是个难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