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03
90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珍宝天团”齐亮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殷墟的甲骨、西周的鸡蛋、宋徽宗的《鸜鹆(qúyù)图》、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图》…… 这场大展汇聚了南博多件 " 镇院之宝 "。

为迎接建院 90 周年,南京博物院推出大展 " 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 "。展览以南博 90 年院史发展脉络为线,以 43 万多件藏品收藏史为纲,共展出 90 组 242 件珍贵文物,带公众认识不一样的南博。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自 11 月 7 日起正式开展。展览有什么亮点?11 月 3 日,记者提前探营。

世间仅有!这些瓷器是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踏入展厅,仿佛一步步走在了时间简史上,华夏盛景都浓缩在一方小小的橱窗之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纹盘、景德镇官窑青花万寿纹瓷尊 …… 这些珍贵文物都属于清宫旧藏,来自北平古物陈列所。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崔小英介绍,1933 年," 国立中央博物院 " 应时而生,4 月,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博物院前身)在南京成立。1933 年 10 月 5 日,时中央政治会议第 377 次会议决议,将北平古物陈列所文物划给国立中央博物院作为基本藏品。这批清宫旧藏成为南京博物院最为珍贵、最具特色的收藏之一。

△景德镇官窑青花万寿纹瓷尊

" 景德镇官窑青花万寿纹瓷尊传世的仅有 4 件,极其珍贵。" 崔小英介绍,这件瓷器是为庆贺康熙 60 岁大寿烧制而成。器身密密麻麻布满了纹饰,细看竟是同一个字——寿。一万个 " 寿 " 字形态各异,大小随器物造型曲线自然伸缩,疏密有致,瓷器盎然俊拔,令人叹为观止。

△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

顺着展线往里走,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吸引了众人的眼睛,它是南京博物院的 " 镇院之宝 " 之一,存世仅两件。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官窑瓷器,造型仿青铜鼎式样,体型硕大饱满,寓意江山安定。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展出的瓷器中,还有一件 " 镇院之宝 "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明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1957 年,出土于南京市东善桥响龙山附近,墓主是明初驸马都尉宋琥和夫人安成公主。

宋徽宗领衔!" 书画天团 " 齐参展

当三只八哥出现在宋徽宗赵佶的面前,他拿起画笔,画下了《鸜鹆图》。画面中,鸜鹆即八哥。画上两只八哥正在激烈搏斗,空中飘着掉落的羽毛,另一只则站在高处观战,鸟儿伸喙啄击、挥爪撕扯的瞬间纤毫毕现,惟妙惟肖。

△《鸜鹆图》

在画中,还有宋徽宗别出心裁的花押,看起来像 " 开 " 字,两横两竖,其实是 " 天下一人 " 的意思。600 多年后,乾隆皇帝看到了这幅画,于是在画上御题 " 活泼泼地 ",更为画面增添趣味。除了乾隆,咸丰皇帝也喜欢这幅画,在画的边缘,还能看到咸丰的诗。

除了《鸜鹆图》,这次展览,利玛窦临摹的《坤舆万国全图》也是南博的 " 镇院之宝 "。

△《坤舆万国全图》

五大洲、四大洋以及赤道、昼长线、昼短线、极圈、南北极等地理信息均在主图呈现,附图包括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食图等 8 幅天文地理图,地理信息之丰富,在古代没有航拍和卫星定位的情况下,可谓是一个奇迹。

"《坤舆万国全图》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中文版世界地图,现仅存明万历三十六年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 崔小英介绍,《坤舆万国全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是中西方地理观念碰撞交融的标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网红 " 文物!西周鸡蛋也来了

来自扬州龙虬庄遗址的陶文、殷墟的甲骨文 …… 展厅内,每一件展品都有故事。

△几何印纹硬陶瓿

这次展览,南博的 " 网红 " 文物西周鸡蛋也在此亮相。一款几何印纹硬陶瓿出土于江苏句容浮山果园土墩墓,虽然陶罐司空见惯,但里面装的东西难得一见:瓿内满满一罐鸡蛋。据专家测定,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鸡蛋。蛋壳很薄,但保存较为完整,和现在的鸡蛋相差无几。因年代久远,鸡蛋早已石化。

这次展览,还展出了系列捐赠文物。

△印章

在展出的一组印章中,刻有 " 多读书,少说话 " 的印章格外吸引眼球,原来不是只有现代人这般调侃,古人也会给自己 " 打鸡血 "。崔小英介绍,这 72 枚印章由何澄子女捐赠,印材珍贵,印文书法、章法、刀法讲究,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这批印章自 1990 年捐赠展出后,第二次向世人开放展览,想一睹 " 鸡血 " 印章的可不要错过了。

这些文物,定格侵华日军签投降书那一刻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读《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 年 9 月 9 日 9 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这场仪式被定格。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会场用钟

这次展览,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会场用钟展出。挂钟静静躺在展柜中,时间定格在了当日 9 时。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挂钟表盘底部写有 "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会场用钟,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九时于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 "。

受降仪式为何选择 9 月 9 日 9 时?崔小英说,这寓意 " 三九良辰 ",表达了中国人民渴望长长久久和平的心愿。

在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会场用钟旁边,一支派克金笔静静躺着。

△胜利之笔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美国 " 密苏里 " 号军舰上举行,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切斯特 · 威廉 · 尼米兹代表美国签字。这支派克金笔就是尼米兹签字用笔,为旅美华侨胡筠庄所赠。据了解,当时签字仪式后,尼米兹将笔还赠胡筠庄。而胡筠庄后来托人把它携带回国,捐赠给了当时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笔杆一侧刻尼米兹名 "ADMIRAL CHESTER WNIMITZ", 一侧刻 "VICTORY PEN", 中文译为 " 胜利之笔 "。

见习记者 施盛夏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 文 顾炜 钱念秋 / 摄

(校对 胡涛 编辑 张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