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4 日晚,2023 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落下帷幕。
此次,江苏企业领衔出品的佳片成绩彪炳,收获颇丰。
京西文化无锡公司、无锡长生天影业等领衔出品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最佳故事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等 3 项大奖,创造了江苏影史新纪录。
江苏省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广播电视台、江苏恐龙园赞奇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觅渡》获得最佳音乐奖。
另外,此前苏州市苏剧团有限公司、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出品的苏剧电影《国鼎魂》还获得了最佳戏曲片提名,无锡宝唐影业出品的《八角笼中》得到了最佳录音奖的提名。
光鲜亮丽的奖项与提名背后,是难以想象的付出与汗水。记者对话各个片方主创,揭秘电影背后的那些事儿。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十年创作,三部连拍
要 " 硬实力 " 也要 " 软实力 "
作为本次金鸡奖最大赢家,《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此次的成绩似是对导演乌尔善及所有主创十年不懈努力、完成华语电影首次三部连拍的创举的回应。
导演乌尔善上台领奖时表示:" 电影不是体育比赛,电影是交流和沟通。对我来说,能够顺利完成和上映的电影都是最佳影片。非常荣幸能够跟这么多优秀的同行坐在这里庆祝这个光荣的时刻!"
乌尔善坦言,《封神》三部曲打破了国内所有电影拍摄长度的记录," 我们剧组规模近万人,前期的工作人员超过了 8000 人,后期工作人员有 1000 多人,大家在一起工作了 18 个月,完成了前期拍摄和第一部的后期制作。"
" 对华语电影来说,这种工作的规模、周期和难度都是空前的,所以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升级,如数字生物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就是此前中国电影很少触及的。" 乌尔善说。
电影工业的 " 硬实力 " 重要,展现传统古典文化的 " 软实力 " 同样重要。
乌尔善表示:" 艺术的创作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环境,我们作为中国的电影创作者,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积淀是灵感创作的核心,通过自己的文化历史去寻找题材,用我们的情感做出表达,是创作者必然的选择。"
" 还是基于作为中国当代创作者的真实感受,像封神这样的故事来自于三千年前的真实历史,之所以经历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时代,依然被当代人传颂,一定是在情感和精神层面存在共情。"
觅渡
100 年后再唱国际歌
唱给历史上的英雄,也唱给当下青年
影片《觅渡》中的音乐感人至深,还大量运用了《国际歌》的元素,这些都是业界知名的 " 金牌作曲 " 捞仔的手笔。
评委会给予《觅渡》的音乐创作高度评价:" 影片音乐创作和主题、镜头语言、情节深度融合,音乐叙事高维复杂性,对影片整体美学建构起到核心作用,音乐与剧作内在张力相互交融,表达了创作者艺术审美的独特性。"
捞仔表示,《国际歌》是信仰的象征,也是青年人奋发激扬、满怀壮志之源。1923 年,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传唱全国,而 100 年后的今天,自己有机会制作这部电影的音乐,仿佛一种特别的缘分。
导演宁敬武透露,在影片准备阶段,他几乎阅览了现存所有的瞿秋白资料,还挖掘了大量、新鲜历史细节,电影的剧本更是前后修改了八九次。在他看来,艺术转化、文学转化和深度考究,正是《觅渡》最为独特的地方。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宁敬武将片中三位主角的性格对应 " 文艺 "" 热情 " 和 " 理性 ",其扮演者的选择亦兼顾了电影银幕的纵深感,电视剧银屏的观众缘和偶像明星的话题性。他表示,希望在以后的创作中贡献更好的、来自江苏文化、江苏历史的人文电影。
" 我们不是简单把一百年前的事拉近,而是传递有实时性和当下性的一些东西。我们甚至希望今天的观众可以模糊时间,而获得更深度的共鸣,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换句话说,我们拍的是一百年前的英雄,也是拍的今天的年轻人。" 宁敬武说。
国鼎魂
非遗戏曲首次 " 触电 "
演员敢拼,一场戏汗透三身衣服
因为光影的加持,《国鼎魂》,这个曾在戏剧界上颇具影响力的故事,而今绽放于大银幕之上。据悉,《国鼎魂》的舞台版本此前经过多次打磨,获得包括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 " 文华大奖 "、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 " 五个一 " 工程奖荣誉大奖等多项嘉奖。
对于各位主创来说,如何将戏剧技巧转变为电影技巧,是最大的挑战。
首先就是要求真。因为电影改编自真实的人物事迹,为在准确还原的基础上发挥艺术创造,主创团队多次实地走访苏州 " 潘府 ",听取专家意见,精心撰写剧本。编剧李莉表示,其创作与角色柔中带刚的 " 苏州性格 " 共情,这种精神共振,无疑使影片内涵深广。
还有就是演员的付出。演电影和演戏曲差异很大,该片领衔出演、出品人王芳介绍,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各位演员凌晨四点多就要到达片场开始上妆,大约要到 8 点多才能开拍。有段时间天气炎热,有的演员的戏服常常一天之内要换三套,因为都湿透了。
王芳还表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能把剧目搬到大银幕上是戏曲演员非常向往的事情," 希望能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观众了解苏剧,了解苏州潘氏一族为国护宝的故事。"
八角笼中
王宝强 " 抱负 " 之作
不惧质疑,希望将中国电影带向世界
作为王宝强的 " 诚意 " 之作,也是 " 抱负 " 之作,《八角笼中》上映以来就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这部电影的诞生,更像一次圆梦之旅。
王宝强回忆:" 从小我在家看到了电影《少林寺》,心中就埋下了一个电影梦,有这想法之后,我从来没有放弃过 ……2000 年后,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一名‘北漂’ 群众演员。"
王宝强说,在合作过一些非常优秀的导演后,他开始有了自己想讲的故事、想表达情绪和想传递的能量,但是并非事事尽如人意,他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上映,遭遇口碑崩坏,质疑声、非议声、谩骂声不绝于耳。
" 我开始有了拍《八角笼中》的想法。但因为我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其实没有那么成功,所以这次创作就遇到了质疑。但这些质疑也把我倔强的斗争精神激发了起来。" 王宝强表示,在各位好朋友的帮助下,我坚持着把影片拍完,陪着它上映,看着它跟观众见面。
" 我觉得只要努力,就没有不可能。" 王宝强表示,下一步,他想把更多中国电影带向世界。" 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因为我还年轻,我的路还很长,我有创作的动力和激情,所以我未来有一天肯定能够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新力量。"
2020 年 11 月,江苏重磅打造的战争电影《解放 • 终局营救》斩获了金鸡奖最佳美术奖。2021 年 12 月,江苏出品《守岛人》斩获了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此次,又有四部佳作收到了奖项与提名 ……
未来,江苏企业领衔出品电影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值得期待。
现代快报 + 记者 郑文静 李艺蘅 王子扬
视频:王曦
图片:片方供图
来源:光影江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