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3-11-05
高标准农田的“后金秋时节”|巴彦县47万亩农田翻埋秸秆“黑色越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深秋时节,大地褪去金黄,全面开启 " 黑色越冬 " 模式。在哈尔滨市巴彦县的一片高标准农田上,大马力拖拉机带动五铧犁,翻开黑油油的土层,将秸秆翻埋地下,今年,该县共有 47 万亩农田进行秸秆全量还田。

黑土地上,乡亲们以实际行动,保障黑土地这个 " 耕地中的大熊猫 " 休养生息," 藏粮于地 " 为明年的丰产丰收打牢基础。

保护黑土地 " 铁牛 " 打头阵

在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一年的耕作,并非始于春耕时节,而是开始于更早的秋翻。从粮食离田的那一刻起,下一年的生产就按下了 " 启动键 ",

随着 " 铁牛 " 飞驰而过,黑土地泛起油光。抓起一把黑土,轻轻一捻,松散如粉。" 攥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说的就是咱村这种黑土,玉米亩产吨粮,大豆亩产超过 450 斤。" 丰裕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说,丰裕村是全县最早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村,保护黑土地 " 铁牛 " 打头阵。

丰裕村是巴彦县 " 黑土保护第一村 ",1.5 米厚的黑土层既是泥河冲击送来的大自然馈赠,更有乡亲们多年来对黑土地持续保护的功绩积淀。

王洪军是丰裕村的种粮大户,他心爱的座驾是一台 " 凯斯 305",这个 " 宝贝 " 在村委会农机大库里有专用车位,每年春节还要披红戴花。今年秋收生产中,它又立了大功,不但王洪军自家的 120 亩豆田秋翻完毕,村里的活儿它还承担了不少。" 再干十天,抢在封冻前把地耕完,咱的‘铁牛’也要进屋‘猫冬’了。" 王洪军骄傲地说。

近年来,巴彦县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县 18 个乡镇组建起农机合作社 45 家,农机总量 7 万余台,其中 200 马力以上的大马力 " 铁牛 " 多达 1012 台。巴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伟氡告诉记者,巴彦县机械化耕作水平在全市位居前列,大农机在黑土地保护进程中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勤地不懒,产量有回报 ",这个道理日益深入人心。

" 藏粮于地 " 制度作保障

技术好不好,农民最有发言权。在巴彦县松花江乡民胜村,村民刘力正开着自家的四轮车进行秋翻地作业,机车马力虽小,但非常适合边角地块劳作,进展并不慢。

" 今年的粮食产量是 30 年来最高的,这和连续多年秸秆全量还田有直接关系,乡亲们尝到了‘藏粮于地’的甜头儿,咋干心里有数。" 刘力说,乡亲们秸秆还田的积极性这么高,关键是有补贴,农机手从农机合作社 " 接单 ",耕多少亩,回头一起算账。

秸秆补贴政策作为推动 " 藏粮于地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剂良方,深受广大农户认可,政策正在引领传统耕作方式发生变革。陈伟氡表示,每形成 1 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 400 年左右时间。黑土地保护,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为了引导农户转变传统耕作观念,省、市、县三级都有秸秆补贴政策,具体额度根据还田标准各不相同,如果是全量还田,每亩地能拿到 80 元,政府只跟农机合作社算账,合作社招募农机手干活,种地的农户则不用掏一分钱。

良田增沃土,稳住 " 压舱石 "

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培肥地力;土地深翻散墒透气,增加有机质含量。在高标准农田上,现代化农业开创的 " 后金秋时节 ",膏腴了黑土层,助力稳住粮食安全 " 压舱石 "。

巴彦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站站长赵平告诉记者,从近几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中能够看到,高标准农田已经成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的 " 增长极 ",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等完备功能,极大地增强了农业应对灾害能力,为稳粮增收又加了 " 一把锁 ",助力在黑土地上筑起一座座牢固的 " 大粮仓 "。

近年来,哈尔滨市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综合措施,努力提升耕地质量,不断夯实粮食产能根基,朝着 " 现代农业之都 " 扎实迈进。截至 2023 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1170 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40% 以上。不断优化的农业生产条件,黑土地的良性永续利用,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稳住粮食安全 " 压舱石 " 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张颖

相关标签

飞驰 春节 哈尔滨 库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