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张时代考卷,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作答?2023 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 + 制作推出 " 中国式现代化 · 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 系列短视频。从炎炎烈日到秋意冉冉,30 位青青 " 答 " 人携手 AI 数字人小青,奔赴全国 23 个城市,以青春之力、以奋斗之姿,回答着青春之问,担负起青春之责,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答卷。
11 月 8 日," 中国式现代化 · 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 系列短视频之《大运河上的 " 数字桥 " 什么样?》正式上线。在本集视频中,青青 " 答 " 人——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工程负责人黄硕和 AI 数字人小青,带领大家打卡浙江杭州的拱宸桥,看大运河上的 " 数字桥 " 什么样?
千年运河,生生不息。在 2023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裸眼 3D 技术构筑的拱宸桥跃然于运河之上,连接古今,惊艳世界。392 岁的拱宸桥长约 92 米,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为了让这处大运河遗产点 " 活 " 起来,杭州市京杭运河 ( 杭州段 ) 综合保护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开展了拱宸桥数字化保护项目。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使用了无人机、相机、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多种设备,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3D 建模、制作三维动画等,将拱宸桥搬到了数字世界,还原了它的 " 前世今生 "。
作为黄硕的好帮手,AI 数字人小青给大家介绍说,三维动画中,展现了拱宸桥从选址、围堰到打桩、搭建、填碎石的全过程,拱宸桥三维数字化项目成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案例之一。
那么拱宸桥数字化成果有什么作用呢?黄硕表示,数字化成果为考古研究、历史研究、文物保护、公众教育、展陈展示等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托成果,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正在建设 " 数智运河管理系统 "。
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青年人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 作为文物数字化研究人员,我们有责任传承保护好文化遗产,提升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黄硕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丹丹
(校对 季林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