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关于童年的记忆,都和院子有关。上世纪 80 年代,省社科院家属楼的院子,就是我和邻居小伙伴们游戏的天堂。
利用院子水泥地上的沥青分割线,我们发明了名为 " 走线条的萝卜 " 游戏,由猜拳输掉的小伙伴 " 追捕 " 其他人,所有人都只能在沥青分割线上跑动。被 " 追捕者 " 抓住的人可喊一声 " 萝卜 " 暂时摆脱 " 追捕 ",然后定在原处等待同伴前来 " 解救 "。

院子旁边是单位的车库,车库门上 " 禁止入内 " 的圆形标志,成了我们玩 " 摸电门 " 游戏的道具。猜拳输掉的小伙伴趴在圆形 " 电门 " 上闭眼从 "1" 数到 "10",其他人则快速躲进院子周围的单元楼道、煤棚甚至常年不锁门的人家里。当守 " 电门 " 者前去抓捕 " 逃犯 " 时," 漏网者 " 可速返 " 电门 " 而赢得游戏。游戏中爆发的尖叫和大笑声在院子里回荡,让其他被关在屋里读书的孩子魂不守舍。
我们还用纸叠成被称为 " 拍 " 的玩具,在地上画被称为 " 房子 " 的大格子,比谁更擅长单腿踢 " 拍 " 不压线、不出房界,一格一格走完所有的 " 房间 "。
我们踢自己做的鸡毛毽子,也常翻着花样跳长皮筋和长绳。如果院子附近出现了建筑工地,大伙儿会蜂拥而至,在工地里寻觅形状相似的小石子,然后在地面上进行 " 掷子 " 比赛。
大约是家家户户都已普及黑白电视机时,受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热播影响,院子里的孩子都成了小鹿纯子的 " 忠粉 ",集体热衷打排球,不仅个个争当二传手和扣球手,还一边接球一边大喊 " 流星赶月 "、" 晴空霹雳 "。

男孩们打完排球又踢足球," 射门 " 时总会不小心踢破人家窗玻璃。一楼住户经常 " 中招 ",贴出 " 安民告示 " 坚决禁止院坝踢球行为。院子曾安静过一段时间,那是孩子们闹了矛盾,分成两派高声对骂后,再也不一起游戏。没有了孩童游戏声的院子,气氛颇为忧伤。有家长找到 " 中立派 " 的我和哥哥去说服两边孩子重新和好,进展很顺利,但两边孩子都不愿打破僵局带头开口说话。即将到来的新年给了一个机会。
在热心家长的支持下,社科院家属楼小孩准备举办首场迎新联欢会,节目内容在新年前夕一直没公布。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几个孩子突然在院子里大声喊—— " 大家快下楼,联欢要开始啦 !" 我和哥哥急忙下楼,只见院子里的小伙伴们有的手提灯笼,有的放着烟花,一派喜气洋洋。集合后,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带着大家去了 5 单元一楼原本空置的房子。开门后,大伙儿立马欢呼起来:彩带和气球装饰了眼前的空间,彩色谜语条在空中飘荡,夹弹珠、钓金鱼、吹气球等游戏比赛项目正等着大家参与。之前曾打过 " 唇舌战 " 的孩子们几乎是一瞬间便融入到游戏的氛围里。最大的惊喜不仅是游戏赢家有奖品,还有每个孩子都得到了意义特殊的纪念品:一块橡皮或一支铅笔。这是之前 " 唇舌战 " 中 " 胜利 " 方孩子自愿致歉的表示。孩子们和好得很及时。
不久,社科院在梭石巷盖好了新的办公楼和宿舍区。夏天到来时,旧楼里几乎一半的孩子要随家长迁新居。搬家那几天,解放牌卡车一趟接一趟地来回为乔迁新居的家庭运家具。有孩子因留恋故居忍不住哭了,这种情绪被迅速传开,许多孩子离开老院子时都依依不舍地洒下热泪。
那个夏天,在搬新家的喜悦和对老院子的不舍中渐渐走远,我们在老院子里的童年记忆就此画上句号。
来源 黔中书
文 夜星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