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16
快写人物丨宫崎骏:越过山丘无人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993 年,富士山下,两个老男人烹茶论道。

其中一位 83 岁,年纪较长,大谈自己在片场喝酒的往事,难抑兴奋。

另一位 52 岁,羡慕不已,吐槽自己终日坐在 " 阴气很重 " 的工作室里 " 咽苦水 ",绝少能有这种酒局。

他一声叹息:" 我的工作就是这么无奈。"

修道证心,一人一个活法,谁也勉强不来。

这两个人,一个黑泽明,一个宫崎骏。

30 年后,宫崎骏也活到了黑泽明那时候的岁数,可他依然学不来老前辈的 " 不羁 ",始终忙忙碌碌:

7 月 14 日,他的作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零宣发上映;11 月 17 日,他的《红猪》也漂洋过海,首次登陆中国院线。

笔耕不辍,如履薄冰,苦行的本色不改。

伫立孤岛,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暗恋白蛇的少年

纵观过往作品,宫崎骏向来以温暖、治愈著称,但很多人未必知道,这位动画大师的童年,带有极悲观的厌世色彩。

因为战争。

一方面,战争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躲战乱,全家人在他很小的时候逃到了栃木,他的堂兄也在一次空袭中死去。

另一方面,伯父、父亲和亲戚们,却因为经营一家造飞机的工厂,在战争中发了一笔 " 横财 "。他的母亲,也是思想顽固之徒。

" 我外表乖巧开朗,内心却柔弱胆小。" 生活于巨大的矛盾中,让他愧疚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改变他的,是一部来自中国的古典神话——《白蛇传》。

1958 年,由薮下泰司操刀,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被搬上大银幕。

与传奇小说或是戏曲作品不同,动画里的爱情故事纯粹简单,熊猫、狐狸,包括野猪、鸭子都能做配,童趣十足。

宫崎骏还记得,自己初看这部电影时的感觉:" 作品中的白娘子美若天仙,令我心动不已,一次又一次地前往影院观看。"

青春期的宫崎骏,对故事中的白素贞萌生出 " 暗恋 " 般的情愫,他回忆:" 我几乎爱上了她,那时我还没有女友,而白娘子就成了女友的替代品。"

依照宫崎骏日后的严苛标准,这部电影多少有些 " 流俗 ",也不乏 " 滥调 ",但透过动画,还在读高三的他,似是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 我本想成为一个漫画家,刻画世间流行的荒诞故事,可看了这部电影,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愚蠢。" 原来这个世界,不止有战火、纷争、仇恨,还有 " 心无旁骛 ",还有 " 无比纯粹 "。

他打定主意,要用画笔构建出自己理想的世界。

向着 " 手冢治虫的山巅 " 进发

如宫崎骏所愿,他后来考上了学习院大学,并一心投入漫画创作中。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他感兴趣的题材,要么艰深晦涩,要么过于恢宏,与当时的流行趋势格格不入。

那个时代的日本漫画界,唯手冢治虫独尊,他的作品几乎是无法超越的。

论名气,《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的影响力是全球性的;论深度,《火之鸟》《佛陀》关于生死与禅的探讨几乎是降维打击;论先锋," 成人三部曲 " 的异色与怪诞至今也难得一见;论余音,《怪医黑杰克》《三眼神童》《多罗罗》还在影响着当下的游戏、电影、电视剧等流行文化。

但宫崎骏以一种大巧若拙的方式,越过了那座名为手冢治虫的巅峰。

起初,宫崎骏也是手冢治虫的粉丝。

"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他的漫画作品。" 他回忆,手冢治虫的漫画有莫大的悲剧性,孩子看了会毛骨悚然,却又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但很快宫崎骏发现,这种风格对他的影响深入骨髓," 我完全没有模仿他的意思,可总有人说我画出来的东西有手冢味。"

这让宫崎骏倍感屈辱,他甚至烧毁了一抽屉的草稿。

此外,另一种想法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手冢治虫笔锋犀利,悲剧性的暗黑故事固然深邃,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善良与美丽。

于是,他开始关心这个世界光明的一面。他的故事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坏人,只有执着传递的心中的善念。

他拍《风之谷》,拍末世之下的积极求存;他拍《天空之城》,创造了一片只属于天上的乌托邦;他拍《龙猫》,拍乡间的人情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他拍《魔女宅急便》,将成长的疼痛融化于一望无际的海面;他拍《千与千寻》,为找到发自心底的、向前走的力量 ……

温暖,宁静,润物细无声。

甚嚣的流言,中国的情缘

宫崎骏的人生轨迹,因为中国传说《白蛇传》而改变,他对中国,有着别样的情愫。

1984 年,宫崎骏就曾经来过中国。这里还有一段 " 公案 "。

传说,当年宫崎骏满怀期待,来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 朝圣 ",结果一番交流之下,大失所望,并发誓再也不来了。

这个流言一度甚嚣尘上,互联网上各种版本的描述大差不差,似是落后的中国动画在这位动画电影大师的眼中不值一提。

无稽之谈!事实情况是,在中国的两周时间,宫崎骏观看了《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牧笛》等电影,激动不已。他专程写道:" 中国动画拍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加油,中国动画!"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在一本杂志上连载名为《宫崎骏的杂想笔记》的作品,手绘图片,手写解说。

其中一章,是以中国飞行员为主角的。

1938 年,中国的上海和南京被侵华日军占领,当时中国向美国购入了 9 架马丁 139W 轰炸机。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仅存两架。

这两架飞机在 1938 年 5 月 20 日的黄昏时分,飞向了日本九州,执行一次空袭任务,出发 3 个半小时之后,按照预定计划到达了九州上空。

但他们投下的并不是炸弹,而是传单。漫天的传单,控诉日本的罪行、呼吁和平,并希望能够唤醒日本人的良知。

完成任务后,两架飞机高速返航,中国东海的朝阳已经升起。但第二天,日本的报纸上只有一条不起眼的消息:九州上空出现神秘轰炸机,仅此而已。

宫崎骏写道," 占领南京时,日军对南京居民进行了残忍的屠杀行为,这些传单是希望日本人看过后,能多多少少有反对战争的觉悟吧。"

还有一段趣闻。1996 年,已经蓄起大胡子的宫崎骏,见到了一位同样蓄着大胡子的中国导演,足足聊了三个多小时。

其间,宫崎骏语重心长:" 我们都是电影的奴隶。"

那位中国导演就是田壮壮。

孤岛

从对中国还有战争的态度来看,宫崎骏是个敢于正视历史的人,但这种可贵的勇气,也让他在日本国内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2013 年,宫崎骏的作品《起风了》上映,影片依然以战争为背景,女主人公也在故事中死去。

在试映会上,人们看到这位 72 岁的老者,第一次面对银幕落泪。那段时间,宫崎骏公开表态,反对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并且主张和平解决和邻国的纠纷。在某次媒体见面会上,他依旧旗帜鲜明,表示日本政府应该对慰安妇问题负责。

一时间,日本各大网络论坛上出现了大量攻讦宫崎骏的声音,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人们总会想起他在那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影片《红猪》里的那句台词:" 让我变成法西斯,我宁愿当猪。"

伫立孤岛,冷峻且孤独。

这种孤独感与生俱来,深植于他的每部作品中。尽管制作一部动画电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数百人协同配合,但如苦行僧一般的宫崎骏,永远是核心中的核心。

他有一套独一无二创作方法:先绘制影片主要场景的 " 印象画稿 ",而后确定人物角色和故事结构,有了框架再创作分镜头。全部分镜头剧本都由他一个人完成,每部作品大概 16 万张画稿,他也要一一过目。

宫崎骏曾经数度将自己逼入绝境:

早年间同高畑勋一起作《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时,他就创下了每周创作 300 个镜头原画的纪录;

创作《风之谷》时,他可以几乎不眠不休,每天工作 18 个小时、每周只回家两次;

创作《幽灵公主》时,他拿画笔的手因为严重的腱鞘炎贴满了膏药,因为身心交瘁,他宣布退出长篇制作;

但他食言了,不仅没有隐退,反而越画越多。《哈尔的移动城堡》打破了《幽灵公主》的作画量,《崖上的波妞》又打破了《哈尔的移动城堡》的作画量,足足 17 万张 ……

" 这次,我是真的要离开了。"2013 年,他再次宣布封笔。

可 10 年后,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82 岁的他再次带着新作归来。新作的名字颇有禅机: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个人类终其一生都在探讨的问题,宫崎骏终于在耄耋之年,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这是一部最宫崎骏风格的作品。

漫长漆黑的隧道,让人想到《千与千寻》中穿越神隐秘境的道路;真人搭弓射出去的箭,和《幽灵公主》中如出一辙;缓缓下落被风吹起的头发,让人魂穿《天空之城》;身躯如液体融化,像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半人半鸟形态的哈尔。

这又是一部任性到极致的电影。

首先它是 " 零宣发 ",前期关于这部电影的任何消息几近于无,却在一夕之间突然上线。还有就是它的原著,说是根据同名作品改编,却看不出二者有任何关系。再来就是内容够任性,场景与世界观反复切换,精巧的美术画面与晦涩的文学表达相对冲。

在正式海报上,纯色的底上,只有一只大鸟,嘴巴里藏着一只眼睛,正在注视着外面。之于宫崎骏从前精美到极致的海报,粗糙了些。

但传闻,宫崎骏称这是自己做过最好的海报。究竟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这幅画里有机锋。

关于电影的解读,声音很多,有人认为是对战争的控诉,有人认为是对当下的把握,有人说是宫崎骏的怀旧情怀,有人说的电影讲的是少年之心与年迈的自己和解的故事 ……

宫崎骏都不置可否,他笑称,作品里很多地方他自己也未能完全参透,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电影就是电影,是他送给小孙子的礼物。

" 爷爷总会去另一个世界的,在此之前,给你留下了这部电影。"

而今的宫崎骏,也活到了差不多当初黑泽明的那个年纪。

走过了少年时的战火创伤,翻越了名为手冢治虫的巅峰,从柏林金熊到奥斯卡金像,他用自己的方式温暖了全世界,可他依旧是那个坐在 " 阴气很重 " 的工作室里 " 咽苦水 " 的苦行僧模样。

高处不胜寒。

也许,仅仅是也许,在拍摄这部电影时,他想起了三十年前富士山下的对话:拍了一辈子电影、在业界享有极高声誉与威望的大师,仰天大笑,自述自己的片场喝酒的趣事。

什么名气地位,什么戒律清规,什么经验教训,人活一世,都付笑谈中。

越过了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无人等候就无人等候,有什么要紧?反正这个岁数,也不必为谁交代了。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片方供图 校对 张红霞)

相关标签

宫崎骏 神话 新世界 富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