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29 日是第 18 个 " 世界卒中日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 "2023 年世界卒中日 " 宣传主题和口号,并发起举办 "2023 年世界卒中日 " 全国健康科普志愿活动。今年的主题与口号是——卒中:重在预防。10 月 20 日,黔南州中医医院卒中救治团队(脑病内科、脑病外科)深入黔南匀运公交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现场健康宣教的内容分别为 " 卒中:重在预防 " 的知识讲解,针对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气道窒息的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操作的演练。
▲海姆立克法急救法的实操练习
▲卒中:重在预防健康宣教
▲实操练习:心肺复苏
1 中风
卒中俗称中风,也称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2 卒中发生后的常见症状
①突然出现一侧头面部、手脚麻木的现象;
②突然走路不稳、感觉头部眩晕(警惕后循环中风);
③突然视物模糊、出现黑朦、偏盲、复视;
④突然说不清楚话、流口水、口角歪斜;
⑤突然失语,讲不出话或者听不懂话;
⑥突然剧烈头痛;
⑦突然感觉身体无力、活动不灵便;
⑧突然昏迷,难以唤醒。
3 如何识别脑卒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 1494 万人,每年新发卒中 330 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 154 万人,卒中存活者中约有 80% 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 75% 丧失劳动能力,40% 是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所以说,卒中是威胁健康生活的 " 头号杀手 "。
卒中虽然来势汹汹、危害极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中国政府、行业组织和全体卒中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护人员、公益志愿者们,长期以来坚持向公众宣传预防卒中的健康理念和科学知识。世界卒中组织最新指出,90% 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因此,公众了解导致卒中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通过身体力行、主动预防,全社会共同构筑防控卒中的健康长城,是我国卒中防控事业长足进步的最根本策略和方针。
著名脑血管病专家、中国卒中学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指出:在过去的 30 年中,我国农村卒中患病率大幅增加,发病率略有增加,但死亡率在下降;城市卒中患病率略有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说明我国医疗诊治水平在提高。在过去的 10 年中,我国卒中的防治水平有所提高,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卒中患病死亡率较十年前下降了 10 倍;复发率为 7.7%,与欧洲国家水平持平,整体预后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我国当前的卒中防控工作中,要更加注重 " 防治并举 "、" 防重于治 "。
4 危险因素
5 如何预防卒中
①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超重与肥胖、不健康生活习惯,和其他可能导致卒中的疾病等。
②控制好血压。35 岁以上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 1 次,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 1 次,高血压患者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③控制好血糖。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 ≥40 岁时开始筛查,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
④控制好血脂。血脂升高一般没有症状和异常体征,必须通过血脂检查才能及时发现,20 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 1 次空腹血脂,40 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 3-6 个月就要测定 1 次血脂。
⑤戒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所有人都应该主动拒绝吸烟,并避免二手烟危害。
⑥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⑦健康饮食。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每日食盐不超过 5g,少油饮食,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
⑧科学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参加 3-4 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约 40 分钟以上,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省心的健身运动。
⑨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心梗、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等。以上疾病人群的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常人,应定期体检复查,接受专科医生治疗,遵医嘱药物治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我做起,主动预防,避免卒中的发生,就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
来源 黔南州中医医院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