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11-20
快写人物丨马斯克:问天“狂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北京时间 11 月 18 日晚,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下简称 SpaceX)的 " 星舰 " 重型运载火箭进行了第二次试验性发射。升空后,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 星舰 " 在到达地球上空 140 多公里高度后失联。最终," 星舰 " 启动了 " 自动飞行终止系统 " 爆炸自毁。

埃隆 · 马斯克的大火箭又 " 炸 " 了,在试飞结束后,他却发帖对公司团队表示了祝贺。在马斯克面前,成功与失败的界限变得很模糊。或许,这就是马斯克,他是这个时代,最懂得利用失败的人。

△ 马斯克(右三)双手合十,祈祷发射成功

星舰试飞 " 未竟全功 ",仍有巨大价值

距离第一次发射仅 7 个月," 星舰 " 又出发了。在本次任务中," 星舰 " 直径 9 米,高 121 米。根据 SpaceX 公布的数据," 星舰 " 在两级完全回收模式下的近地轨道运力不低于 150 吨,一次性发射模式下的近地轨道运力可达 250 吨。

△ " 星舰 " 全箭高 121 米

在发射前,马斯克已经明说,不希望把期望值 " 定得太高 "。他表示,两次试飞的飞行计划相似,即与助推器分离后," 星舰 " 的飞船船舱将完成近一圈绕地飞行,然后坠入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然而,事情未能如计划进行。火箭一二级分离后," 自动飞行终止系统 " 触发," 星舰 " 爆炸自毁。

△ " 星舰 " 点火发射

此次发射,媒体报道有成功、失败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如果从目标完整实施的角度看,显然这次发射是失败的——超重火箭的回收并未得到验证、" 星舰 " 也没验证入轨能力。但若从技术验证的角度看," 星舰 " 验证了 33 台发动机并联一级的可行性,实现了助推器与飞船 " 热分离 "," 星舰 " 还飞行到 " 卡门线 " 的高度,因此视为 " 成功 " 也不为过。

△ 助推器与飞船 " 热分离 "

马斯克显然更倾向于后者,因此他向公司团队表示祝贺。发射前,马斯克曾表示,SpaceX " 星舰 " 实施了超 1000 项升级和改进,以提高飞行安全和性能。就像 SpaceX 公司的那句口号, " 失败得快,但学得更快。 ( Fail fast , but learn faster . ) " 试飞实测能快速获得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一次次升空爆炸,巨额经费燃烧,照亮了 SpaceX" 技术迭代 " 的前行路径。

△ 火箭一二级分离

不走寻常路的 " 天才少年 "

要理解 SpaceX 的发展方式,或许要从马斯克的个人履历读起。作为 SpaceX 的掌舵人,马斯克并非科班 " 航天人 "。

1971 年,马斯克出生在南非。父亲是一名机电工程师,他受此影响,少年时代就对科学十分痴迷。17 岁时,马斯克只身前往加拿大,次年申请进入了位于安大略省的女王大学,接着又转学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本科阶段拿下了经济学、物理学的双学位。

1995 年,24 岁的马斯克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入学第 2 天,他决定离校创业。退学、创业、靠 IT 挣到第一桶金 …… 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他的成功路径基本是一套 " 硅谷天才少年成 IT 富豪 " 的常规模版。

然而 " 有钱人的生活枯燥且乏味 ",这并不符合他对未来的预期。转折发生在 2002 年 6 月,马斯克投资 1 亿美元成立 SpaceX,任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

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火箭发射。他靠阅读《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等专业书籍,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 " 第一性原理 " 成了马斯克进入航天领域的行动指南。

第一性原理,出自 2300 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是这样定义的: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马斯克认为,运用 " 第一性原理 " 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

有了这份能力加持,马斯克看待问题的视角变得与众不同。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火箭就应该是一次性产品,但马斯克根据第一性原理提出质疑:汽车可以重复驾驶,轮船可以重复出航,那为什么火箭不能重复升空呢?

日后,即便是与一流的航天专家共事,马斯克仍旧能让同事钦佩不已。" 火箭可重复使用 " 这个理念从被提出到梦想照进现实,仅用时 6 年,在可回收火箭问世后,SpaceX 火箭的发射成本变为行业标准的 1/5。

△ " 星舰 " 验证了 33 台并联一级的可行性

移民火星的疯狂梦想,还有多远?

颠覆式创新,从来不是一条坦途。2008 年,马斯克曾置身破产边缘。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SpaceX 的 " 猎鹰一号 " 火箭 3 次发射均告失败,数千万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后的大火球。可用资金只够他发射最后一枚火箭。马斯克的个人生活也陷入了麻烦,妻子贾斯汀与他离婚。

第 4 次发射成为马斯克的背水之战,如果不能发射成功,他将失去一切。此时,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马斯克," 猎鹰一号 " 的第 4 次发射终于成功。在那年的平安夜,马斯克离破产还有 3 天时,SpaceX 拿到了 NASA 16 亿美元的大合同。他掌控的特斯拉也在随后完成了融资。

自此,SpaceX 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6 年,经历过两次失败之后," 猎鹰九号 " 成功实现了海上回收。

至此,公众终于渐渐看清," 失败 + 失败 + 失败 ……= 成功 ",马斯克的成功是由一连串失败构成。

2020 年,马斯克又放出豪言,"2050 年前将 100 万人送往火星 "。马斯克表示,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屈服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最佳选择。SpaceX 为此计划在未来 10 年内建造 1000 艘 " 星舰 "。他认为,需要一个完整的星际舰队来建立一个永久的火星定居点。

以目前 " 星舰 " 两次发射的结果看,项目的高难度和高风险陆续显现,载人登月、移民火星的梦想依然遥远。但马斯克的 " 口出狂言 ",再也没人敢忽视。

现代快报 + 记者 是钟寅

(图片来源:Elon Musk、SpaceX 社交账号)

(校对 周露 编辑 高霞)

相关标签

马斯克 spacex 火箭 美国 埃隆马斯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