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红薯飘香。眼下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麻江县杏山街道小堡村的 200 余亩红薯迎来了丰收,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和县农业农村局组成的专家组,对今年新引进的 5 个新品种红薯进行现场测产。经测定," 济薯 26" 产量最高,亩产达 4560 公斤,且食用口感好,适宜推广。
一大早,随着挖薯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个个新鲜的红薯破土而出,新挖出的红薯堆满了田垄,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村民们忙着去泥、分拣、装袋,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产业兴、秋收忙的美好景象。
" 目前测产应该是快达到 9000 斤亩产,而且它的商品性也比较好,所以说比较适合作为超市供应和食品加工用。"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站站长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李云说。
今年以来,麻江县借助南京农业大学种质、技术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新品种、更新管理技术等方式,红薯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高。" 亩产量基本 8000 斤到 1 万斤左右,如果是除掉所有成本,每亩地 1500 元到 2000 元之间。" 红薯种植大户肖平说。
说到今年红薯的收成,种植大户肖平兴奋地说,近几年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产业发展很好,他发展的产业全是订单销售,一年到头仅劳务费都要 30 来万。" 和厂家签订有合同,有多大的产量,只要种得出来,厂家都会回收。" 肖平说道。
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增收。" 这几天我们在这里挖红薯,产量也是高,老板也给我们说,明年让我们自己种,他来回收。" 得到了老板的承诺,杏山街道小堡村村民祝倩来年也想种植 50 亩红薯。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农业高效发展、农民快速增收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杏山街道紧紧围绕 " 发展特色种植、打造一村一品 "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当地土质肥沃的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特色农业发展上下足功夫,做优做强红薯、蔬菜等特色产业,科学引导广大种植户走高、精、专、优之路,着力构建 " 一村一特色 " 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 今年我们引进了红薯,今天我们也才去测产,平均亩产在 9000 斤左右,带动附近的老百姓应该有 100 左右的务工, 明年我们也是想带动老百姓大量的种植红薯,因为和老板也是谈了,老板大量收购,我们就会大量的发展红薯产业。" 杏山街道小堡村党支部书记刘少兵说。
杨光红 刘勇
编辑 周欢 / 编审 黄聪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