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家梁 记者 王菲)日前,有观鸟爱好者在盐城大丰建川养殖基地拍到数只野生丹顶鹤。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该地首次发现野生丹顶鹤。
丹顶鹤被誉为 " 湿地之神 ",其对于栖息地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觅食、繁殖都在水深 20~40 厘米的水域中。盐城生态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受到丹顶鹤喜爱,是世界野生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最大越冬地。历史上,盐城最多观测到 1000 多只丹顶鹤来此越冬,它们会从 10 月末一直停留到次年的 3 月份再返回北方。
不过,从北方来盐城的丹顶鹤一般在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北部(YS-2)越冬,只有少量飞到遗产地南部(YS-1)。两个地块隔大丰港南北相望,间隔约 30 千米。
" 此次丹顶鹤出现的地点——大丰建川养殖基地虽然位于遗产地南部(YS-1 ) 缓冲区,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总面积约 1620 亩,但此前并未发现丹顶鹤。" 研究者推测,这是该地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后,环境得到了提升,证明了建川养殖基地近年的生态修复工作卓有成效,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栖息、觅食。
据悉,盐城大丰建川养殖基地以前是淡水鱼养殖区。随着盐城湿地保护力度加大,该地块成为盐城市首个 " 农业 +" 生态修复试点,2019 年开始实施 " 退渔还湿 " 工程。2020 年以来,该地探索 " 为鸟留食 " 的 " 生态 + 农业 " 模式,推广 " 金融 + 生态 " 创新试点,致力打造出既为鸟类提供更友好栖息地,同时也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生态示范项目。
如今,该修复区内农作物生态种植,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并采取稻谷部分收割的模式,在耕地中保留部分稻谷作为鸟群的 " 口粮 "。同时秸秆也为鸟类繁殖、夜栖及避险提供场所,谷物售卖的经济收益则作为后期的管护经费,从而实现 " 生态 + 农业 " 的良性循环。(周晨曦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